大新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太和人必看,了解太和1 [复制链接]

1#

点击上方蓝字免费
  95年月,在常年互助组的基础上,按照典型示范的办法,试办了池庄、于赵庄、张路口等5个初级农业合作社。至年7月,发展到65个,年春,发展到47个。初级社的特点是实行土地入股,统一经营。耕畜、农具作价入社,劳力由农业社统一安排使用。其收益分配,实行评工记分,一般采用地四劳六(土地四成,劳力六成)或地三劳七的比例进行。农业税、种子、饲料留于农业社,每年还提留少量公益金。年冬,对47个社进行全面调查,其中5个老社均比互助组增产3至5成,其余个社中增产至成的个,增产3至4成的46个,增产5成的个,保产的35个,减产至成8个。减产社占总数的.7%,保产的占7.4%,增产的占9%。
  年7月,中央批评了右倾保守思想。8月下旬,中共太和县委召开区、乡干部会议,掀起“大风暴”,加快合作步伐。为加强办社力量,自年秋至年初,先后培训办社干部人次。年月上旬开展办社运动,经过0天的时间,全县基本实现初级合作化,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88%。
  在全县实现初级合作化之后,立即开始向高级社过渡。县委首先在赵集、李台、张路口3个乡试办高级农业合作社。到年6月,全县实现了高级合作化,参加农户户,占总农户的97%。
  年至年创办初级合作社,步子稳健,办一个巩固一个,效果很好。年底实现初级合作化,没有得到巩固即转并为高级社,加之年大雨成灾,当年生产效益不高,粮食总产比年减少万公斤,社员没有得到增产增收。

年8月,在“大跃进”高潮中,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太和按照省、地规划,于9、0两月建立起4个人民公社,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下设65个大队,个生产队。年又合并为9个大队,个生产队。

年,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干部、社员解放思想,总结历史经验,从实际出发,探索经营管理的新方式。到年秋,全县个生产队,全部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98年至年,中共中央连续下发三个号文件,肯定了农业生产责任制。至年底,太和农业战线出现了巨大变化。年的农业总产值是年的4倍多。年农民人均收入6元,比年增长9.3倍。年人均占有粮食公斤,比年增长6.5%。是建国35年来农业生产最佳时期。[9]

“十一五”期间,农业总产值累计达到49.5亿元,年均增长0.6%,农业增加值累计达到30.5亿元,年均增长3.9%。

第二产业

民国时期,太和县手工业以纺织、铁木业、榨油、酿造、砖瓦为主。纺织业、铁木业分布较广。
  民国3年(94年)县城从事针织业的有5家,民国3年发展到0家。民国33年(年)在县城官商合办“平民布厂”。铁业在县城、港沟、倪邱、旧县等地都建有红炉。早在00年前县内造船业就很兴旺,有4家手工业造船厂和97家作坊。抗日战争初期,旧县有9家造船厂能建造载重30吨的木帆船。

年县城解放后,城内建起了铁工厂、民生布厂、麻袋厂、榨油厂等一些小型工厂,主要生产铁制小农具、棉布、麻袋、植物油等,供人民日常生活及农业生产用。太和县个体手工业据年统计,发展到8种自然行业,计户人,年生产总值93.55万元。

年出现大办工业的高潮,到年底,太和县工业企业猛增到08个。年,全县工业企业由08个减少到75个,其中国营企业减少到个。[0]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太和县各级管理机构瘫痪,规章制度废弛,生产受到挫伤。工业总产值由年的万元下降到年的万元。年后,工业有所发展,先后建成化肥厂、轧花厂、农机二厂等。年工业总产值万元。

年贯彻*的改革开放*策,对一些企业进行了调整和整顿,扩大了企业自主权,推进了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建立建全了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个,工业产值45万元。
  年乡镇企业发展到7个,其中联户办66个,户办8个,乡镇企业产值年为万元,年为万元,其中户办,联户办企业的产值占85%以上。主要从事建材、编织、筛网、烟花炮竹、撕膜绳等手工业以及交通运输、商业服务等行业。并出现0万元以上大户50个,0万元以上大户43个,50万元以上大户3个,皮条孙撕膜绳厂年产值超百万元。[0]

建设中的高楼

0年,太和县规模工业企业8家,完成产值30亿元,同比增长7.4%,比年增长%,年均增长38.%;增加值3.7亿元,同比增长5.3%,比年增长%,年均增长30%。园区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太和县“一区两园”规划面积调整到5.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9.平方公里,分别比年末增加45平方公里、7.平方公里;入驻企业67家,比年末增加98家;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5亿元,比年增长.5%,年均增长43.5%。在阜阳市率先启动乡镇工业聚集区建设,李兴、马集、税镇、皮条孙等7个工业聚集区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入驻企业70家。0年,生物医药、发制品、有色金属、木业、农副食品、纺织服装、塑化(筛网、绳网)、中药材八大支柱产业规模工业总产值亿元,比年增长.5%,年均增长43.4%。其中生物医药、纺织服装、农副食品加工、发制品产业产值均超0亿元。年产值超亿元企业4家,比年末增加38家。

第三产业

“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累计达到40.9亿元,年均增长4.3%

医院(张)

。培育壮大了医药、中药材、人发、木材及装饰板材、塑化、粮食、三粉、有色金属再生等专业交易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四年居安徽省第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顺利实施,农村商业网点发展到多个。

三次产业比重由年的36.6:5.4:38.0调整为00年的8.3:4.5:30.。

交通

编辑

太和的公路建设

京九铁路、漯阜铁路,境内建有三堂集站7个车站,其中客货运站一座(三堂集站);05国道、省道和界蚌高速公路、济广高速公路在太和县内纵横交织,颍河*金大道经过太和县40多公里,太和县城距阜阳4C级机场和京九铁路阜阳编组站仅37公里,形成了立体交通网络。[]

陆路

京九铁路商阜段系年定线,设计为国家一级铁路。经过太和县境内3.85公里,设计建3个车站,49座桥涵。年由铁道部第四工程局承建。漯阜铁路界阜段是年元月由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勘测设计的二级铁路。太和县境内全长33.3公里,设计税镇、旧县、太和、界牌4个车站,大、小桥涵96座。[]

水路

太和县境内河道能通航者只有茨河和沙颍河。西淝河在建国后已

耿楼闸口

不通航,谷河已于50年代末断航。茨河,属坡水河,水势平缓。抗日战争时期,沿河商业兴隆的集镇如清浅、倪邱、原墙等,每天停泊船只在只以上。上可去蚌埠,下可通淮阴。太和县内生产的小麦、*豆多赖此水道运出,并靠它运进食盐、煤油、布匹和日用杂货。[]

社会

编辑

医疗

太和县拥有各级各类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个,其中县直医疗卫生机构0个,县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妇幼保健所、县卫校、县血站、县新农合管理中心各一个;全县乡镇卫生院3个,其中中心卫生院0个,乡镇卫生院个,村卫生室94所。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初步形成,满足了全县75万人民健康的基本需求。[]

教育

太和县有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40余所,

太和中学(8张)

小学00多所,教学设施、师资水平和学生素质等在省内外享有声誉,每年为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0多名。其中安徽太和一中、太和中学为清华、北大等国家级重点院校培养的优秀人才数量可观。国家级示范职业高中—太和第二职业高级中学,安徽省级示范职业高中—太和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太和县作为阜阳地区的教育大县,其中私立学校也为太和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如太和县新星学校、育人高级中学、腾华高级中学、育才中学等。[3]

文化

编辑

方言

太和地处华北平原的南部,方言属于汉语北方方言华北次方言,亦称“下江官话”。另据安徽省年方言普查材料,将太和方言划为“宿阜方言区”。它接近普通话,在语法、词汇上与普通话基本一致。在语音上与普通话有一定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的调类、调值上,不具备地区性差别,构不成方言区。[4]

文化场馆

太和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年中共太和县委*史办公室根据太和县人民的意愿倡议为烈士树碑。

太和县的纪念碑

年6月中共太和县委人民*府作出决定,集资兴建烈士纪念碑并成立纪念碑筹建委员会,众望既有所归,各方大力支持,竞相捐资三十一万元。太和革命烈士纪念碑于99年4月9日奠基,年7月9日落成。碑高3.4米,壁厚0.米,碑座9级台阶,象征四·一九暴动和七·一九惨案两个时间的一九祭日,碑文中所列烈士姓名,除三个重大事件死难者外皆为国著名英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由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王光宇题写,碑文碑记顾祖英书丹。

宗教

佛教

明清时期,境内庙寺林立,僧众繁多。较著名寺庙有玉禅寺(在今苗集乡)、碧霞元君庙(在今旧县),禅堂(在今大新镇)、观音堂(在县城内)等。据玉禅寺庙碑记载,明洪武年间,该寺有庙宇余间,僧众人。至95年,该寺尚有戒僧7人,土改后皆自顾还俗。禅堂又名洪范庵,位于城西颍河岸上,民国30年(94),正殿尚有檀木佛像尊,院内有明代古柏3株,庵西有唐代银杏株,花木繁茂,环境清幽。据旧志记载,清初有青原和尚住持此庙,曾有贵官停泊寺下,上岸拜会青原,二人相见欷觑。原寂时,交弟子宫瓦片,以作纪念,平生从未道破身世,县人疑是因明亡出家的达官显贵。

民国以后,佛教在太和县逐渐衰落。“五四”运动以后,各地多以庙宇办学,僧尼日渐减少。民国初年统计,全县有僧尼人。民国35年(),全县有戒僧96人。

太和佛教会成立于民国5年(96),组织情况不详。民国33年()改名佛道会。民国35年(),奉命改为“中国佛教会安徽省太和支会”,会址设于观音堂,有会员00人(包括俗家弟子),释林祥任理事长。”

年,境内有尼姑3人,皆已年老,其生活费用由*府补助。[5]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传入太和,始于明朝初年。明洪武十年(),太和家回民集资兴建清真寺(今北寺),以后又建南清真寺和旧县清真寺。寺内请有专职阿訇(又称教长),负责掌管教规、守时、礼拜和主持三大节日。

太和回民全信奉伊斯兰教,他们精明能干,善于经商,地方著名的马宏盛果品及一些著名小吃,多由回民制造经营,对太和商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解放后,该教在“三自”(自传、自新、自养)方针指导下,不断进行革新,回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十年动乱期间,回民的礼拜活动被禁止,寺里阿訇被逐出。有年历史的北清真寺,数十块匾额全被砸碎,古物(内有宋代磁炉一个)、古字画被盗失,损失惨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宗教*策落实,对北清真寺拨款修复,恢复其正常活动。

天主教

天主教于清光绪年间传入太和,先设堂于淝河口(解放后划入亳县)。清光绪十六年(年),上海教区派法籍白、金二神甫来太和建堂,堂址设北大街,跨街建东西两院,西院为男堂及神甫宿舍,东院为女学院及守贞修女宿舍。民国0年前后,由法籍传教士班和本籍神甫高连荣,在东西李寨、铜钟寺、水刘寨、贾桥等地建立分堂,发展教徒约人。以后又有意大利籍传教士葛来格,任玛诺来此主持工作。

天主堂修女为守贞修女,历任修女8人,其职务是辅助神职人员管理教务。天主教在太和的传教方式,除置地建堂宣扬教义外,并开办经言班、保守学。常在春秋两季,广收教徒的子女进堂读书,学道明经,接受天主教义。学习期间,免费供应伙食。

抗日战争期间,曾开办私立崇仁小学,除设置普通学校课程外,增设一门由神甫任教的“修身课”,作为灌输教义的阵地。年,全县有天主教徒约人。神职人员3人。神职人员的生活费由*府补贴。[5]

基督教

基督教于光绪十一年()传入太和,堂址设在东大街路南。首任牧师英籍费尔德。后来的有美籍人赫培思、密尔修、施培仁等。本地牧师有何寄尘、陈寿春等。
  太和基督教属内地会派系。民国6年(年),太和成立“中华基督教内地会阜太地方联合会”,又叫福音堂,到抗日战争后期,境内共建立6个基督教分会,教徒达余人。
  民国35年(年),美国教士施培仁及其师母,作威作福,欺凌本地教牧人员,打骂佣人。地方教牧人员忍无可忍,采取自选长老、执事,建立了地方教务组织,并迫使施培仁当众检查认错。
  建国后,该教活动一度呈停滞状态。年在县宗教科指导下,成立了基督教三自爱国委员会,是年5月交接了房地产权,恢复了正常活动。年报省、地宗教处批准,在境内开设8个基督教分点。据不完全统计,年境内有基督教徒约万人。[5]

旅游

编辑

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

公园主体为耿楼河道湿地,位于太和县城周边,

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

延伸面积达0平方公里,湿地河流、沟渠、沼泽集中连片,相互连通,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复合湿地系统,发挥着行洪、灌溉、航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该湿地公园原有生态环境现保持完整,动植物资源丰富。地理条件优越,湿地周边历史遗迹众多,文化久远,内涵丰富。太和沙颍河湿地公园正式被批准为国家级湿地公园。[6]

太和文庙

太和文庙与公园相邻,文庙正门悬挂“太和元气”四个大字的牌匾,门前的广场就是文庙广场。

太和文庙位于安徽省太和县城关镇黉学街35号,

太和文庙

占地面积平方米,折7亩,为元大德八年(年),达鲁花赤李英创建。战乱破损,明洪武五年(37年)重新修建,面阔5间0米,进深0米,为单檐歇山顶,琉璃瓦面,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木构宫殿式建筑,具有南北风格相结合的特征,是木橼架台梁大殿式建筑,房顶琉璃瓦,屋脊有套兽,四角飞檐,宏伟壮观,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万寿山

太和县万寿山,原址位于古镇原墙镇粮仓附近,是古代官员的坟墓,被挖掘时里面有大量奇珍异宝。后来,太和县三角元*府大兴土木,在三角元东堆出了一座“山”。

樱桃园

位于镜湖西路,

太和樱桃园

每至樱花盛开和樱桃成熟季节,前来观光的络绎不绝。

著名人物

编辑

历史名人

徐广缙

倪宽(?—前03年),西汉官员,字仲文,今安徽省太和县倪邱镇人。明嘉靖年间,后人为纪念倪宽“勤奋好学,为民宽厚”所建,是太和八景之一,史称“锄楼映月”。

范滂(37—69),字孟博,东汉汝南细阳人。

吕范(?—8年),字子衡,汝南细阳人,是三国时期东吴势力的将领,官至前将*、扬州牧,追赠大司马。[4]

徐广缙(年—年),字仲升,一字靖侯,安徽太和县大新区徐寨人,清嘉庆年间进士,官至两广总督,加封太子太保。

现代名人

白鹤,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太和县书法协会副主席,仁济书画院副院长。

刘东方,(又名刘宾)。现为: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山水画艺术网总编辑兼艺术总监、八方艺术学会顾问、*山东方书画院院长。

苏磊,笔名石缘,留香居士,80年代初,潜入河南工艺美院,拜著名美术教育家、版画家李天瑛教授门下,基础扎实。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中国人物画研究会会员、北京华和厅书画院特约画家。

王铁汉,号秋实居人,现为北京北方书画院特聘书画师,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安徽全椒儒林画院特聘二级画师,华南艺术工作者协会理事,北京京东美术馆注册签约高级美术师,通过国际职业资格认证与注册联合会美术职业认证(认证号码IORC)中国书法函授学院客座教授。

图文源于网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