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下午福州路号,历时三年修缮,天蟾逸夫舞台开门迎客。大门玻璃贴着红色窗花,“回天蟾?看好戏”天蟾开幕演出季以《金牛献瑞?新春京剧演唱会》拉开大幕。在热闹的《蟾宫折桂》开台仪式后,主持人提醒观众,“无论怎么叫好,口罩一定要戴好”,引来全场会心笑声。
大年初一,观众吕美华特地穿上红鞋、戴上红围巾、红帽子来看戏,她“逼着”丈夫也买了票,“过年必须在一起。”剧场门口牡丹木雕前,她兴致勃勃拍照留念,“十年前,我在天蟾逸夫舞台参加过票友演出,现在剧场感觉更好了。”戏曲爱好者卢雯带着相机与长镜头而来,“戏迷群早就盼着开门这一天。”
《金牛献瑞?新春京剧演唱会》以天蟾百年历史为主线,通过一段段梨园往事的穿插再现天蟾辉煌传奇,呈献流派纷呈、浓缩故事性的高水准京剧演唱会。严庆谷等演员一大早来走台,“超级兴奋,期待已久。”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说,“我们要创作更多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为时代发声,续写下一个天蟾逸夫舞台百年辉煌。”
年“天蟾逸夫舞台”前身“大新舞台”竣工,四层观众席共个座位,成为当年上海新式剧场之最。年剧场定名“天蟾”。学者荣广润向观众介绍,上世纪30年代,周信芳曾在此驻演,推出《封神榜》《龙凤帕》《鸿门宴》《明末遗恨》等一系列重要作品。“四大名旦”中,荀慧生19岁在天蟾一炮而红,尚小云演出《玉堂春》,被当时上海报纸评价为“不即不离,如黄庭初拓,恰到好处”。迁居上海的梅兰芳更把天蟾舞台作为新剧基地,推出《抗金兵》《生死恨》等弘扬民族精神、反映百姓疾苦的作品。
70年前,尚长荣第一次登上天蟾逸夫舞台,当时他11岁。2月12日,他回忆,“年5月中旬,我和父亲尚小云及兄长们一起演出《遇皇后》《御果园》,最深的感受是剧场很大,三千多座都客满了。上场前,赵桐珊先生对我说:‘老三,这可不比北京,上去观众要叫好,你可别让观众的叫好声给吓回去。’果然,我一上场,喝彩声如同闪电一样从三楼劈下来,着实震撼到了我。”年,尚长荣与陕西京剧团来天蟾演出,先演传统戏《将相和》《黑旋风李逵》,最后才演新编历史剧《射虎口》。戏迷问尚长荣:“为什么不把《射虎口》作为头炮戏?”他意识到上海观众对新创剧目的接受度远比自己预期得高。“正是由于年天蟾演出,使我对上海文化氛围以及在上海从事文艺事业的前景有了新的认知,奠定我年夹着《曹操与杨修》剧本,听着《命运交响曲》扣响上海京剧院大门的基础。”
同样在11岁,史依弘第一次穿上戏服在天蟾舞台登台,“观众席有三层,我走到三层楼往下看了一眼,乌压压全是观众。那天我演杨排风,身高只有1米4,观众们看到小娃娃演出也很新奇。从年少时的《火凤凰》《虹桥赠珠》到长大后的《白蛇传》《霸王别姬》《锁麟囊》《情殇钟楼》,天蟾是我京剧梦开始的地方,更是见证我艺术成长的舞台。”
连演带说,上海京剧院老中青艺术家的精彩节目获得一阵阵热烈掌声。观众中还有天蟾逸夫舞台老员工邱国明,年,17岁的邱国明进入剧场工作,“一到名角挂牌或是演出连台本戏,观众通宵排队买票,从福州路绕过西藏路从汕头路再绕回云南路。”让邱国明记忆犹新的是,京剧名家关肃霜在天蟾演出,住在剧场楼上招待所时发现,凌晨剧场门口还围着很多观众,便问邱国明怎么回事。邱国明告诉关肃霜,上海观众喜欢散场后聊戏。关肃霜得知大家在讨论自己当晚演出的戏,立刻说,“这么好的观众,我一定要下楼”,于是有了凌晨关肃霜与观众们在天蟾门口一一握手的佳话。
大年初一,来到修缮后的天蟾逸夫舞台,邱国明欣喜发现,“剧场变得更舒适、更现代化了。前台工作人员面带微笑迎接着每一位观众,井然有序完成每一项工作。相信天蟾的未来会更好,戏曲的未来也会更好。”
近年来,天蟾逸夫舞台打造“走马换将”“九十年九十戏”“蟾宫新咏”等一系列剧场品牌演出,“中国京剧名家名剧系列演出”更代表当今京剧演出的最高水准。剧场长期致力于戏曲普及推广,通过“好戏大家看”“暑期学生场”等活动,配合上海京剧院开展“京剧进校园”,在青年人心中播下传统艺术的种子。光明中学校长穆晓炯一直组织学生到天蟾逸夫舞台看戏。光明中学毕业生关亦文而今成为上海海事大学京剧社社长,她表示,正是在天蟾逸夫舞台看了上海京剧院《狸猫换太子》,让她产生对京剧舞台的向往。
“回天蟾?看好戏”开幕季首轮演出从大年初一持续至正月十五,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旗下京、昆、越、沪、淮、评弹六家戏曲院团轮番上演精彩好戏。年初二至年初四,京剧传统大戏《四郎探母》《将相和》《龙凤呈祥》以及两台经典折子戏专场,包括《三岔口》《荀灌娘》《青石山》《卓文君》《钟馗嫁妹》《御碑亭》等,为戏迷送上四天七场的京剧盛宴。年初五起,越剧《经典折子戏专场》《玉簪记》、沪剧《雷雨》《金绣娘》、《淮剧新春演唱会》、昆剧《贩马记》、评弹《杨振雄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演出》等将陆续亮相。
栏目主编:施晨露
本文作者:诸葛漪
文字编辑:张熠
图片编辑:朱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