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集体婚礼咖啡厅皮鞋店1940年代的重
TUhjnbcbe - 2024/5/5 22:47:00

年代的重庆街头是什么样?在重庆的普通人生活会是怎样?

中国航空的单螺旋桨飞机降落在珊瑚坝机场

据史料记载,从年2月18日起至年8月23日,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时间的战略轰炸。目前,湖广会馆正在展出一组拍摄于上世纪40年代的重庆街头与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老照片。

哈里森在重庆时的照片

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从湖广会馆了解到,作为重庆历史文化系列展的一部分,美国二战时期著名摄影记者哈里森·福尔曼“重庆生活”摄影作品展正在湖广会馆临展馆展出,其中的部分照片为首次公开。

展览现场

相关负责人表示,展出的50余幅作品是从哈里森·福尔曼多幅关于重庆的珍贵影像中挑选出来的,这些老照片来自哈里森·福尔曼的后人以及服务媒体授权。值得一提的是,展出的照片中,摄影师没有将镜头对准权贵与名流、战争与政治,而是带着好奇心着力记录上世纪40年代的重庆街头与普通人的生活。

日机轰炸下的集体婚礼和微笑

微笑面对生活的市民

重庆一所特殊的孤儿院里,被细心照顾的战争孤儿们

湖广会馆相关负责人向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介绍,这组照片让她最难忘的是普通人的微笑。照片中质朴的重庆工人、望天大笑的女工,以及街边天真烂漫的孩子、执勤的警察和街头算命的老道士,都面带微笑,看了让人很乐观、很阳光。

集体婚礼上的观礼人群围满了整个活动现场

向新人发放结婚证书

其中,一组集体婚礼的照片让人印象深刻,照片上有身穿旗袍和长衫,胸戴红花的新人,新人背后是人山人海的观礼群众,还有主席台上向新人发放证书的主持人和观礼的外宾。

参加集体婚礼的夫妻

观礼的外国人

相关负责人介绍,民国时期对一般民众来说,新式婚礼费时费钱费力,一些进步人士致力于婚仪改革活动,于是产生了一种新的婚礼方式——集体婚礼,而当时的陪都重庆举办的集体婚礼最为热闹。据统计,年以前,重庆已举办过17次集体婚礼,从年2月19日至12月25日,重庆又举办了第18届至21届共4届集体婚礼,这4届的参加人数达对之多。

婚礼上的新娘

“集体婚礼的象征性费用很低,就连最贫穷的办事员都能负担得起,费用就包含租来的礼服、鲜花,以及一张结婚证和一张集体照。结婚仪式一般由一位文职人员主持,通常是一位当地的政府官员。”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照片可以看出,这个集体婚礼的场面很壮观、很感人,“这么多人分享幸福的时刻,而头上随时可能有飞机轰炸的威胁。”

咖啡厅、绸缎公司……重庆街头的繁华

当时的商业区还能看到著名的留真相馆

不仅如此,作为酷爱街头的摄影记者,哈里森·福尔曼还拍摄了大量反映重庆战时商业状况的照片,这些照片中有西式咖啡馆、精致的礼帽和皮鞋,也有外国公司开设的洋油店、饭店,甚至还有重庆第一家牛奶厂。

当时在沙坪坝嘉陵江边的重庆牛奶厂

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看到,展出的老照片中有街头卖麻糖的小孩,有卖小蒸笼食品的商贩,有路边擦皮鞋的小工,也有各种各样出售冰淇淋、绿豆汤、茶水的商铺招牌和皮草店、皮鞋店、咖啡店、绸缎店等。

当时的西餐馆和咖啡屋招牌

据介绍,年,会仙桥开了个心心咖啡厅,作为老重庆洋气代表的咖啡厅,“心心咖啡”不仅卖咖啡,还有牛奶、红茶、可可之类的饮品,加上各式各样的西式点心,一开张生意就极好,“一时间声名鹊起,当时的社会名流纷纷造访,以喝咖啡为时尚。

年在会仙楼开的心心咖啡厅招牌,作为老重庆洋气代表的咖啡厅,心心咖啡还出售牛奶、红茶、可可之类的饮料。

相关负责人指着一张站在绸缎公司门口的女人们的老照片告诉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照片上的华华公司对老重庆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上世纪三十年代,日货像潮水般涌进当时中国的商业中心——上海,坐落在上海三马路石路转角的大新绸缎局总经理王延松,将大新绸缎局与大昌绸缎局合并,扩充实力,成立“华华绸缎公司”倡导“华人穿华服,华人用国货”(“华华”即取意于此)。

年7月,华华公司总店派副经理陈剑平来渝,筹设重庆分店于民族路。下半年,华华公司总店迁至重庆会仙楼。开业时,有四、五间铺面,二楼以上采用大玻璃装璜,气派之大,在当时重庆的商铺中仅此一家。

当时在渝中区民族路的华华绸缎公司

年5月4日,日机袭渝,会仙楼总店、民族路分店被炸。华华公司总店迁大梁子办公,并着手筹建江津分店。同时分散设第一门市部于武库街,第二门市部于白龙池。日机轰炸停止后,华华公司选址在都邮街中华路口,开设“华华企业有限公司重庆分店”(即华华绸缎公司)。

华华公司总店于年7月迁回上海天津路,在重庆设分店。华华公司以满足各阶层国人需要为经营目标,集中各种国产高、中、低档呢绒绸缎、棉布服装于一店专业经销。

今天的老建筑在照片中清晰可辨

相关负责人表示,哈里森·福尔曼的老照片里包含了现在的朝天门、临江门、七星岗、观音岩等地,从他的老照片中我们还可以看见今天重庆一些耳熟能详的建筑,不过这些建筑周边和今天周边环境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远处高塔是位于七星岗打枪坝的重庆自来水厂的水塔。这座年修建的水塔,依旧完好无损地矗立在自来水公司老厂区的角落里。

右边高大的建筑为美丰银行,如今依然在渝中区新华路。

比如,位于今天七星岗的打枪坝水塔,照片中的打枪坝水塔矗立在山丘之上,周围是一片比较低矮的民房,而今天的打枪坝水塔已淹没在城市高楼之中。比如照片中被部分炸毁的重庆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美丰银行,今天仍矗立在新华路上。

上世纪40年代的临江门附二院片区(右上角有很小的“医院”字样)

观音岩片区被炸毁的房屋和城市街道,画面右上角为医院,医院。

还医院(医院),在一张老照片右上角仍清晰可辨。以及临江门一带的街景上还可以看到“医院”的字样。

轮渡是躲避日机轰炸的“生命线”

江边正在修建的吊脚楼

吊脚楼、船工、码头、轮渡是哈里森·福尔曼老照片里的“常客”。

停在轮渡码头的小船

年1月1日,重庆轮渡第一条航线——储奇门至海棠溪线路开通。从此,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轮渡成为了市民过江首选交通工具。

市民通过轮渡过江

在抗战年代,轮渡是市民去往南山,躲避日机轰炸的“生命线”。年的“五·三”大轰炸中,储奇门码头趸船被炸,1名水手死亡,数十名乘客和船员受伤。不过,这没有阻挡“生命线”的正常运行。年,轮渡公司又先后增开了朝天门至野猫溪、朝天门至溉澜溪的航线。

抬轿子的工人

哈里森·福尔曼的一张老照片表现了从望龙门渡口登陆后的第一条街,街上人来人往,有背背篓的老百姓,拄拐杖的外国人。从哈里森·福尔曼的文字介绍中了解到,这条街有步台阶,“当时,可以选择坐在轿子里上去,但是,这些轿子既不舒服也不安全,最主要的是,对于普通人来说,租用这些轿子太贵了。”

多知道点:

哈里森·福尔曼是美国著名探险家、摄影家、战地记者。年5月,哈里森·福尔曼与在重庆的外国记者发起成立了“驻华外国记者协会”。年,他从重庆前往延安,在5个月的采访报道中,真实、全面、客观地记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敌后抗战情况,后出版《北行漫记》和《西行漫影》。

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何浩文钱波

1
查看完整版本: 集体婚礼咖啡厅皮鞋店1940年代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