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9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下称《前海方案》)以来,前海坚持“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抓住“扩区”和“改革开放”两个重点,推进整个深圳西部临海地带一体化发展,构建世界级活力海湾带。
数据显示,年,前海地区生产总值.67亿元、同比增长10.5%;实际使用外资58.22亿美元、同比增长14.9%;关区进出口总额1.74万亿元、增长20.3%。今年1-6月,实际使用外资35.33亿美元、增长17.4%,“生机勃勃”发展态势生动显现。
《前海方案》发布后,年深圳政府工作报告16次提及“前海”,并将“抢抓‘双改’示范重大机遇,纵深推进改革开放”放在十大重点工作之首,强化其对全局的“纲举目张”之义。
就在8月18日,年度广东自贸试验区最佳制度创新案例出炉,15个案例中,包括“实施商事主体歇业登记制度、大宗商品交易‘前海仓单’模式”等6个案例均来自前海。
这让前海联合交易中心总经理董峰很高兴。作为前海重要的要素平台,“大宗商品交易‘前海仓单’模式”正是该中心的重要创新之一。
“我们利用物联网、区块链技术,为仓单注册、管理、流转、融资、保险等环节提供核心风控技术支持,将原先底层流通的传统商品现货资产转化为符合融资要求的标准化资产,对于畅通国内大循环,解决大量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非常大的意义。”董峰说。
目前,该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共拥有11个厂库提货点及31个认证交割仓库(库区)。“前海仓单”质押已经获得上海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认可,合计授信50亿元。《大宗货物电子仓单》等标准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形成行业新标准。
同时,针对过去中国每年进口大宗商品和原材料,多用美元计价结算的现状。今年4月29日,该中心达成首批基于真实跨境贸易的大豆品种线上交易,在中国人民银行及跨境清算公司的支持下,首次通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实现大宗商品贸易货款的跨境支付和结算,也成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尝试。
“商事主体歇业登记”则是率先在前海试点的商事登记改革之一。它可以让企业遇到困难暂时无法开展经营活动时,申请保留其主体资格、不按停业处理,待情况好转后重新启动经营,特别是在疫情背景下,为其提供一个积蓄力量、东山再起的机会,目前已在深圳推开、全国推广。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第一级重大平台之一,前海制度外溢作用已开始显现。”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认为,过去十年,前海在制度型开放上率先突破示范,既是我国改革创新的推动点,也是抓手点。从方法论上,更是落到具体的空间、产业、制度等方面,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将发展和改革开放联动起来。
数据显示,在投资、贸易、金融、法治等领域,前海已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项,其中在全国复制推广65项。
根据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最新发布“-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前海与广州南沙、上海(浦东)、上海(临港)均处在第一方阵,位居第一,持续领跑。
9月2日,前海管理局联合香港财库局发布支持前海风投创投发展十八条措施,这是深港首次以联合公告形式在两地同步发布“联合政策包”,香港业界反响热烈。
“这是一次机制上的突破及创新。未来我们将与前海共同探索更多金融发展机遇,推动深港更高水平合作,发挥两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双引擎’功能。”香港财库局局长许正宇说。
深港合作正是前海区别于与其他国家级战略平台的最大突破点。过去一年,前海发布惠港“九件实事”,覆盖住房、创业、服务、就业、平台、科创、金融、落户、民生等九个方面,为港人港企在前海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其中,“硬环境”上,《前海方案》发布后,前海相继启动深港国际金融城建设,推动前海国际人才港、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启用和梦工场北区开园。华商林李黎(前海)联营律所合伙人律师阙凌云因此搬入法务区标志性建筑——中国首座国际仲裁大厦办公,“整个律所办公面积增至多平方米”。
法务区建设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和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探索不同法系、跨境法律规则衔接,已聚集了司法、仲裁、调解、法律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6大类家法治机构,“这让联营律所统筹港澳相关业务比以前容易了”。
“作为全国首家联营律所,我们的联营方不再是一家香港律所,而是与多家港澳律所建立了实质上的联营关系,港澳律师也增至20多人。”阙凌云说。
已有75年经营历史、在香港拥有43家零售分行的大新银行成为全国首家获批筹建的“双牌照”境外银行后,也将深圳分行选址在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
“我们始终对前海保持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