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中越边境村民娶熄妇调查,越南媳妇越来
TUhjnbcbe - 2025/2/15 19:05:00

10月24日,一辆辆面包车在中越边境的沿边公路上,蜿蜓前行。车内,《我们不一样》《老婆你辛苦了》等歌曲,车轮回播放。强劲的音乐声,不断冲出了破车窗,穿过丛林,越过山岗,飘向隔壁的国度一一越南。45分钟后,车子在两座山坳间停了下来。左前方是一连排的楼房,有两层高,外墙全白,就像一所小学校舍。但这里是天等屯,属于广西大新县下雷镇新丰村的一个自然村落。两个边境村天等屯和越南只隔着一座山,翻过山就到了越南。天等屯共有11户人家,除马日新、马忠廷和马忠胜3户娶中国人做媳妇外,其他8户全娶了“山那边”的姑娘做老婆,“山那边”是指越南在一帮有着越南亲友环绕的村落中,天等屯的这3户人家显得有些孤寂,但不另类。

因为在边境,两地边民的习俗人文和生活习惯都很相近,跨国婚姻也由来已久。今年4岁的新丰村村委书记、主任赵廷虎记得,至少从他姥姥那代起,中越边民就有通婚习俗。也就是说说,至少百年前,这里的边民就有和越南通婚的历史不过,彼时的通婚以中国女人嫁到越南,或中国男人到越南上门为主。赵廷虎的姥姥是在他姥爷过世后,改嫁到越南的。天等屯屯长马忠宣的大伯也是那,个时期到越南做上门女婿的。对新丰村的边民而言,农耕时代,“山的那边”的条件更诱人。新丰村有6个自然电,共85户、人(户籍人口),村里以喀斯特地貌为主,自然条件恶劣,很难找到块平地为给父亲腾出块安葬地,梁志安和其他村民发生了矛盾,至今没能化解。

10月24日下午,在新丰村陇得屯,梁志安告诉我,“这鬼地方,连块平地都不好找,我死后,也不知道葬到哪里?”没有水源也是新丰的另一死穴。这个靠天喝水、吃饭的地方,在衣耕时代的劣势显而易见,但“山那边”的越南有着连片平整的土地。这样,中中国人在衣耕时代愿意嫁到越南或去越南上门,并不稀奇。只是当初,他们的祖先为何选择到新丰这样一个没水、没地、路不通,也不人类生存的地方定居?农天宝告诉我,他们的祖先选择在这里定居,是因为外面的世界闹饥荒和后来国民党政府“抓壮丁”促使的。新丰地处亚热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近适合绿色植物生长。

“这一带尽管没有耕地,但至少有紫薯、野菜和树根可以挖来食用。”农天宝说,他们都是从天等县那边迁过来,目前在新丰村繁行生息已到了第八代。天等县距离新丰村村,约90公里。新丰村的天等屯,其祖先更是以“天等”命村名,以此昭告后人“我们来自哪里”。现年74岁的衣天宝出生在新丰村陇得屯,家境贫寒的他,早年就到本屯赵姓人家“上冂”。他的小小孩也随了妻子的姓,所以姓赵。现任新丰村党支部书主任赵廷虎正是他的儿子。上世纪80年代起,衣天宝就担任新丰村(当时叫逐马大队)的干部,截至年退下时,他已担任新丰村委书记主任18年。

他退下这一年,赵廷虎作为村委重点培养的对象进入两委班子任职。年至今,赵廷虎已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主任6年。据起廷虎介绍,改革放以来,嫁到新丰的越南姑娘有17人。和越南通婚婚密切的,还有仁益村。这是除了新丰村外,下雷镇的另一边境村。仁益村有5个自然屯,户、个(户籍)村民。10月25日下午,仁益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赵赵延英告诉我,嫁到仁谧的越南姑娘,有27人,其中户是父子俩都娶越南媳妇。同一种趋势在农天宝和赵廷英看来,百年来的婚嫁流动中,最大的变化是:过去,以我们嫁到越南或去越南上门为主,改革开放后,以她们(越南)嫁过来为主。这种趋势非常明显。

不过,农天宝也表示,“但最近几年,边民的跨国婚姻出现了流动迟缓,甚至停滞现象。”仁益村耕种的自然条件以及水源等,要比新丰村好,但赵廷英也有着和农天宝一样的感觉,“(越南媳妇)越来越不好娶了。边境村落婚嫁流变,是观测两国国力、民民族友好程度的一面镜子,对两如如何调适政策、更好惠民,有重大的意义。无论是赵廷虎的姥姥,还是马忠宣的大伯,自他们们的先辈“嫁”到越南后,在很长时间里,却鲜有越南人嫁来到中国新丰村和仁益村的消息。一味以“输出性”为主的单向婚姻流动趋势,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有改变。因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农业业的式微和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使一度以“输出性”为主的单向婚姻流动趋势,呈现出以“输入性”为主的趋势。这个趋势在年前后得到了强化。

这种趋势首先源于国内基础设施的攻善。水、电、路,是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命脉。新丰村在70年代末就开始通电了,这即便在国内的农村也算是很早了。但当时“山那边”的越南还是一片漆黑。不过直到年,中中方沿边公路才修通,新丰村也因此有了通往山外世界的路。没修通沿边公路前,新丰村村民去下雷镇,有条山路可走,直线距离只需8公里,但需翻山越岭,得走2个多小时。“养头猪拿去下雷镇上卖,得4个人扛着上下山。”赵廷虎说,有年,他家卖5头猪,请了20个村民拾,大冬天的大家汗流不止,想起来都后怕。后怕的还有他的娘妇农桂海。农桂海比赵廷虎小5岁,她15岁时,起赵廷虎就和她谈恋爱了。

可没多久,农桂海就寻思着跑路了,因为“不想在这地方待一辈子,太苦了”。不过,农桂海的心思被赵廷虎捕捉到了,他密切监控着她,而且她每次出逃都被截了回来。赵延虎成功拦截的背后,和他岳父母及时“透露情报”有关。作为村干部的儿子,赵廷虎的家境相对很多村民来说,还不错,“有米有油”。更更重要的是,90年代初期,赵廷虎和他姐夫合买一台碾米机,新丰村的得、天等、南上、南下等4个自然屯都来他家碾米,磁米机发动,就把高山深谷里震得天响。对从未走出大山的未来岳父母来说,赵廷虎家的碾米机(尽管赵只有半股份)一“震”,相当于在高调宣示着赵家在当地的经济能力,赵廷虎的碾米机也因此“镇”住了两老的心。“你不知道,他他们家来碾米,我可是一分钱都不收!”赵廷虎说。正是这些小恩小惠,赵延虎很快筅络住未来岳父母的心,也因此对未婚妻的动态了然于胸。

年,当农桂海到了法定的18岁结婚年龄,赵廷虎就在岳父母的撮合下,心急火燎地和她完婚。此后,经济上的出色表现也让岳父母认为,“没看错人。”沿边公路修通两年后的年廷虎在村落第一个起了楼房,10年后的年,他花了6万元将二楼的客厅和房间给装修了一一瓷砖从地板一直延续铺到了天花板。目前,他家的楼房,盖到第三层。10月24日下午,我和赵廷虎站在他那位于半山腰的楼房顶部,眺望着不远处青翠欲滴的连编群山,赵廷虎说了“登高望远!”。此刻,他的脸上写满自豪。我问他,“还担心老婆跑吗?”他说,不怕了,我有这个信心!”确实,他家的情况还不错:他和妻子都在中信大新锰矿上班,尽管是合同工,但每个月两夫妻也有多元的收入,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他一个月还有0元收入。加上边境补贴,他全家月收入有多元。不过,不是每个家庭都像赵廷虎这般“成功”,所以大部分女人都会外娘,而不是选择固守在这片连方寸平地都没有的深山。

当本地姑娘不愿留守,国内其他的村姑也不愿意嫁入,新丰和仁益村的些男人只好把传宗接代的愿望,寄托在越南姑娘身上。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使得这些不具备发展农业优势的边境村,也在参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获得了新的发展红利。特别是沿边公路的修建,使越南姑娘在这一代得以迅“回潮”。“我几个越南表妹就嫁了回来,其中个嫁给天等屯的马忠兴”,赵廷虎说,刚嫁来时,几个表妹瘦的,“现在,个个都很胖。”但从新丰、仁益两个边境村的情况看,越南媳妇逆流趋势主要出现在年前后。现在,越南姑娘越来越不好讨,因为双方的环境正悄然起了变化。

天等屯和越南重庆县的村落隔着座山,几乎有着共同的生活环境,加上双方亲友在红白事中常年往来,两国居民多有接接触。“我和我老婆从小就认识,我和他哥哥也是好朋友。”天等屯屯长马忠宣告诉我,他妻子叫莫氏形,来自越南。马忠宣的哥哥马忠汉,也娶了越南姑娘做老婆。

10月月24日晚,在在天等屯马忠宣家吃晚饭时,我和他妻子莫氏彤提及:最近这些年,为何越来越少越南姑娘嫁刭中国?她她的说法和梁志安的妻子韦氏欢(也来自越南)所持的观点一样她们告诉我,最近这些年,随着中国旅游发展,特别是靠近中国大新县德天瀑布等旅游景点的一些越南村落,当地村民通过在边界卖香烟、鞋子等越土特产给游客,经济状况已有较大改善。此外,民生保障方面,越南也做了比较大的改善,“比如读书、看病,几乎不用花钱。”韦氏欢说,读书只需带米或买点菜,不需缴学杂费。看病打针不花钱,主要就是给护工一点费用,但不会因此成为家庭负担。

最重要的是,这些年,越南也实行计划生育。“过去,一个家庭有5、6个小孩,现在就2、3个”,莫氏形说,随着子女减少家庭条件改善,很多人更愿嫁在当地。社会保障也是越南媳妇不敢轻易外嫁的原因。中国边民通常是家庭比较困准、在国内找不到老婆,才会讨“越南婆但姿“越南婆”意味着他们将付出更大,未来家庭生活的改善也将更艰难梁志安今年40岁。10月月24日,在他家中,他告诉我,38岁前,他谈了个女朋友,但终因家庭条件不好,没谈成。“我曾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他说,没有想到,39岁转运了:娶到一个比他小1岁的越南姑娘一韦氏欢为妻。今年9月23日,21岁的韦氏欢为他生了个儿子。我来到他家这天,他丿儿子刚满月,但但梁志安完全没有中年得子的幸福感,情绪很低落。他取出病历本和堆治疗报告告诉我,他的小孩有些畸形,“腿是往里拐的”,为此,他已花掉2万多元,但这只是个开始,他还需要去南宁检查和治疗,可他已经没钱了。

过去,本地村民和越南媳妇结婚尽管来自越南的媳妇无法上户,但她们和中国男人生下的小孩,可在中方入户。这意味着,其孩子在教育、医疗、低保等所有和户籍挂钩的的,都顺理成章地享受到。但今年以来,孩子上户,还需提供份亲子鉴定,贫穷的村民不得不因此背负数千元的鉴定费。“国家可不可以帮我们全额支付或补助一部分?”梁志安说,因为小孩没能人户户,意味着所有一切切疗费用都得他全额支付,没得报销。10月26日中午,大新县一位部门领导听了我转述的情况后承认,“他们原本就是家庭困难才娶越南媳妇,几千块钱的亲子鉴定费确实是笔不小开支。”他也希望我能多搜集群众建议,帮忙呼吁改善。现实中,娶越南人为妻,意味着这个家庭的主要收入只能靠男方一人打拼,因为媳妇没有身份证,无法落户,她们不能出去并进入工厂打工,甚至坐车、店住宿也不方便。嫁到中中方,她们大多在地里劳作、照顺孩子。

此外,低保、边境补助和合作医疗的缴纳上,作为在我国没有户籍和身的人,他们没被纳入制度性的保打护中。赵廷英告诉我,边境补贴每个村民每月元,一年是元。如果是低保户,每月每人还有元。但但越南妇浸有被纳入这个制度保护之内。作为边境镇,下雷镇每个村民每年缴纳的元农合医疗保费,是由国家财政支付,村民不需掏一分钱就可享医疗报销,但娶来的越南娘妇不可以。今年以前,即即便她们自掏元的的参保费也不被允许。今年起,政策开始向好,中方的越南媳妇也可参保报销,但需自己搁保费。

另外,她们和中国丈夫生下的孩子在其他一些通道上,也被堵了。今年,天等屯的何诚伟通过所有体检,但因他妈妈是越南的,所以无法圆当兵梦。马忠说,小何有些灰心,担心今后读书考学方特面,会不会也遇到麻烦?不过,马忠宣自身面临的同题也没能解决。他他成为预备党员已有三年直无法转正。赵赵廷虎说,主要是他娶了越南人做老婆,遇到政策卡壳。赵廷虎说,我们们是承担国家功能的人。赵廷英也说,“按上面的要求,我们们边境村,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确,他们不一样。在力推精准扶贫的当下,很多地方要求“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就要体搬迁”,鼓鼓励村民“挪穷窝,断穷根”。但下雷镇的这两个边境村是不可以搬迁的。即便有一些自发迁走了,户户口也必须留在当地。“对于边境村的村民来说,在成守边防和脱贫致富的功能排位上,首先是戍边守边。”下雷镇镇副镇长蒋远群说。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越边境村民娶熄妇调查,越南媳妇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