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美国房地产公司在中国寻求发展机遇-华尔街见闻
随着美国商品房的发展放缓,一些美国的开发商都纷纷计划来到中国寻求发展,希望能对中国这个处于城市化进程中、有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的巨大市场加以利用。最近几年间,中国每年平均消费都增长18%左右。但在中国做房地产也会遭遇许多阻碍。据《纽约时报》,2005年,美国最大购物中心拥有者及运营商Simon不动产集团(Simon Property Group)就雄心勃勃地宣布进*中国开发购物中心。与两个合伙人共同建起了4个大型购物中心之后,于2009年出手了股份并离开中国。该公司表示,中国缺乏中等收入的消费者,商场无法盈利,在这次合资中,Simon集团损失了2000万美元。而紧接着到了10月份,Simon集团的CEO就透露计划和一个合资伙伴在中国开设工厂直销商场。另一个美国主流商场开发商Taubman集团也正在计划进*中国。去年夏天,Taubman收购了一家北京的零售咨询公司TCBL,并计划在全中国范围内建造购物商场。此外还有许多北美房地产公司开始在中国寻求合作伙伴大刀阔斧的开发在中国的项目。然而要想真正入主庞大的中国市场,它们都需要跨越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和当地合作伙伴疏通关系,并跟层层官僚和隐形的监管和司法系统打交道。许多在2007年美国房价飙升时涌入中国的私募股权公司都因为这些原因退出了中国市场。房地产专家指出,在中国,房地产的开发主要看*府的*策导向,而不是市场的真正需求。罗素投资的亚太房地产投资主管Martin Lamb表示,“中国是一个*策导向型市场,你不仅要注意市场本身,还要在*策方面把握时机。”最近几个月,中国正在通过紧缩信贷来抑制房价上涨,还鼓励市中心以外的多功能社区的建设,于是房开商也纷纷响应这一*策。在休斯顿和达拉斯开发了大型商场的汉斯公司(Hines)开始在上海开发45公顷的多功能楼盘加州中心。Tishman Speyer公司也在浦东开始了大型开发计划。然而,在潜在的诱惑面前,像Simon和Taubman等许多公司或许会取得成功,但由于中国迅速成长的房开公司不愿分享利润,也有很多外国公司会因此遭遇巨大的挑战。一位经营家族企业的的副总裁Jack Portman表示,“除非你有特殊的贡献,否则他们根本不需要你来分一杯羹。如果不是已经在中国扎根并有一定的合作关系,那么现在开始的话就已经晚了。”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华尔街见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