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财*支付而言可能是一个压力, 今年我国的财*赤字可能会超过原定的9500亿元。 李迅雷表示,明年的财*赤字则会更大。但李迅雷认为,目前财*仍有较大空间。
不久前,北宋书法家*庭坚的《砥柱铭》在北京拍卖出了4.368亿元的天价,创下中国艺术品成交的世界纪录。不为人知的是,《砥柱铭》之前藏于日本,而且只是浩如烟海的珍藏在日本的中国国宝级文物之一。在中国文化复兴的今天,有必要对珍藏在日本的中国国宝级文物进行调查研究,并通过讨还、索要、购买、展览等方式促使其回归。 古代日本受中国影响巨大,日本人对中华文化非常虔诚。中国流传到日本的许多文物珍存千年至今,尤以古籍最为壮观。海上 书籍之路 使中国许多亡佚的稀世珍本在日本幸免于难,其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与哲理。隋唐时期,日本皇室对多得中国文书宝物者重赏。日本人 尽市文籍浮海而还 ,带回的古籍占隋唐宫廷藏书的一半,达1800多部1.8万余卷。20世纪80年代,日本收藏中国清代以前古籍达7500种。日本东洋文库70万册图书中,中国古籍占1/3。这些 天壤间秘籍,无二之孤本 对中国古籍等文化的发掘、整理、研究起了巨大作用。 民国时期,日本趁中国战乱大量低价购进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品,客观上使一批珍品得以保存完好。大概在上世纪初,《砥柱铭》从广东流入上海,被南京人伍福购得。不久又流入日本,被私立博物馆有邻馆收藏。有邻馆藏有从殷代至晚清近4000年间大量中国艺术瑰宝。比如早几年拍卖的怀素《食鱼帖》、米芾《研山铭》都从此处流出。*庭坚另一佳作《李白忆旧游诗》是有邻馆的镇馆之宝。 一方面购买,一方面掠夺,是造成大批中国文物还在日本的重要原因。日本侵略使中国文化古迹损害巨大,毁坏古迹741处,抢劫图书和手稿300万册、文物360万件,另1870箱, 北京人 头盖骨化石也被掠走失踪。1937年,日本实行 金百合行动 ,在南京至少掠夺6000吨*金,东史郎等日*到处搜刮名人字画、古玩。流失海外的3万枚甲骨片,就有1.3万枚被掠至日本。中国作为战胜国,仅仅收回了从周口店出土的10箱化石、3.5万余册古书以及张学良将*收藏的绢制古画58卷。现代统计海外失落名画已查录的有2.3万件,其中在日本的就有1/3。 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的9万多件藏品中,包括上万件中国文物,上自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唐宋元瓷器,下迄清代的瓷器字画,可谓无所不包。目前在该馆站上亮相的中国国宝或重要文化财产等文物有143件。只有极少数的文物注明了是由某某人捐赠,大多数则并未标明来历,让人不面对来历充满疑问。该馆收藏马远的《洞山渡水图》《寒江独钓图》,梁楷的《雪景山水图》《李白行吟图》《六祖截竹图》、李迪的《红白芙蓉图》等等都是旷世名作。此外,日本各地的博物馆中,中国的文物珍品也是数不胜数,日本1000多座公私博物馆几乎都有中国藏品,数量应该在数十万件。东晋著名书法家、 书圣 王羲之的书法在日本流风遗韵,千年不衰。王羲之的《丧乱帖》唐时传入日本,或谓鉴真和尚东渡时带去,而今由日本皇室御藏,被认为是王羲之目前存世的唯一真迹。 近年来,台湾所藏文物回归大陆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不为人注意的是,比台湾所藏祖国文物还要浩瀚的国宝级文物仍在日本束之高阁。从近年大众文化热可以看到,人们带有一种浓厚的怀旧情结,对祖先留下来的传统文化的吸取是积极的,是自觉的,这种吸取精神食粮的回归,代表了中国目前人们审美情趣的主流方向,也体现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关注度。因此,促使珍藏在日本的中国国宝级文物回归势在必行。 笔者认为,针对不同性质的文物应该区别对待,比如被日本掠夺的文物,应该根据有关国际法则进行追讨索赔,要求日本给予相应的赔偿。对于以和平方式被日本购买的中国文物应该友好协商,以购买、展览等方式促使其回归,也是中日关系改善的良好兆头。
最高法:络辱骂恐吓可追究寻衅滋事罪
河南省气象台预报说,受冷空气影响,今天下午到夜里,全省自北向南转偏北风5级左右,阵风6级,北中部部分地区伴有扬沙。10日,我省东南部阴天,有阵雨或雷阵雨,其他地区多云。气温较前期下降8℃到10℃,局部10℃到12℃。11日白天,西部多云到阴天,其他地区多云间阴天。这天下午到夜里,西部、南部阴天,部分地区转阵雨、雷阵雨;其他地区多云到阴天。
今年年初,中央文明办、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工商总局、中国银监会、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铁路总公司等中央八个部门和企业会签了《“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联合信用惩戒迈出更加有力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