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小城大新》(古敏壹号)
崇左电视台:《侬智高与雷火烔》
大声喊——下雷,侬智高故乡
——侬智高是傥犹州雷峒人的十大理由
□孙舟
侬王山城主峰岜特山
古代交趾郡地区。北宋初交趾成藩国,高平地区仍在中国版图之内。直到侬智高死后二十多年的年,才被宋神宗划给邻国。
蒙冤千年的宋代壮族首领侬智高,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终于一步步得到史学界的肯定,定性为反抗交趾侵略扩张的民族英雄!南疆壮乡民间,由此可以公开祭祀赞颂英雄。民族英雄出生的地方,向来是子孙后代敬仰的圣地。由于古代没有文字记载,在好多地方,被爱戴他的后代们,口耳相传成了英雄出生的故乡,其中有靖西人、天等人、德保人、大新人、扶绥人、武鸣人、富宁人等说,甚至还有越南高平人的说法。
世上只有一个侬智高,侬智高出生地,当然没有第二处。
侬智高父亲的傥犹州城(故州基),今黑水河东岸、下雷中信大锰至岜达屯之间。千年前四周围有石城墙,但被交趾*“夷为平地。”
数年来,我在南疆边地浪游,听多了侬智高的传说,见多了侬智高的遗址,也阅读了大量有关侬智高的研究文章……根据史实和田野调查,却越来越深信侬智高是出生在傥犹州雷峒(今大新县下雷镇)的说法。
历史不是面团,考证历史重的是实物证据。在我确实无法拿到侬智高出生证明书的情况下,我只能提出侬智高出生在傥犹州雷峒的十大理由。准确或是错误,欢迎历史学家们和爱好历史的读者们不吝批评指正!
1理由之一:越南高平有座侬智高庙,赞颂“雷洞降神……”这是越南高平省城郊命玉乡侬智高庙宇的楹联,上联“雷洞降神赫赫大名雪宇宙”……
靖西县有个名叫农星蒙的游客,年春节曾随靖西县旅游局组团赴越南旅游。在高平省城郊约6华里处,游览一座占地15亩的侬智高庙,看到庙中祭台两侧柱子有一幅古代中文楹联:左联“雷洞降神赫赫大名雪宇庙”,右联“佘山显生生至德渎乾坤”。
这是收集在《侬智高研究资料集》(年出版,第页《侬智高庙参观记》作者农星蒙、侬兵)中的文章。
越南在沦为法国殖民地之前,用的就是中文。侬智高庙是个古庙,文字则不知何年刻在柱子上?而今肯定还存在,见到的也并非农星蒙一人。
历史痕迹告诉我们:就连我国邻居,也承认侬智高出生在雷洞(峒)。
越南史书上说:雷峒在高平的西北角。
雷峒在何方?走一走中越边疆,独一无二,只有下雷才是鼎鼎大名的雷峒。
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2理由之二:贵族子弟侬智高不可能出生在山洞中宋史记载侬存福在傥犹州任知州。现代历史学家们对此大多也无疑问——侬智高出生在傥犹州。
侬智高出生在傥犹州何方?从上世纪末开始,叫得最响亮的是侬智高出生在湖润坡州的一个山洞中。
去实地走一圈。坡州是个深山小屯,历史上从未做过州城。湖润倒是做过温闷寨,设过土司府。荒山野林的“侬智高洞”周围,上是高不可攀的山崖,下是数十丈深渊的多吉河峡谷。别说洗澡游泳,就是吃口水都难。直到今日,也是个不适宜人群生存的地方。
史上说侬智高是个有文化的人。传说“帝业未成人已老,王封申锡国同休”就是侬智高在邕州所作。侬智高的儿童时代,虽说没有私塾,但总会有若干个贵族子孙一起读书,得有个像样的书屋,还得有教师坐下来授课。阿爸侬存福既然是个堂堂知州,当然少不了一帮跑龙套的,起码得养着一支*队,有一群办事的仆役,或许还有关押不听话者的“监狱,”甚至拥有若干数量的大小“媚娘”和丫鬟……现代的当地爱好研究历史者们,把一个贵族出身的英雄,以数枚宋朝硬币一堆宋代火灰的证据来证明侬智高出生在深山密林黑暗潮湿的山洞中,并说侬智高在此洞中开会商量*机大事……按照如此说法,侬存福和侬智高两代人,起码在洞中工作、生活、指挥战争几十年。无疑是牵强附会了一点。
壮族的祖先喜欢住山洞不假。但聪明能干的壮族祖先,四千年前就能搭建干栏房屋,这也是事实。
就凭傥犹州是有州城的。所以应该相信侬智高是出生在州城中的贵族子弟。
3理由之三:傥犹州城在下雷,但已被交趾“夷为平地”古代中越历史书籍中都有记载:侬存福“缮甲治兵,坚城自守。”说明傥犹州城筑有坚固的城墙。城池现在哪里?为什么不见了?越南年成书的《越史略》写得明明白白:“令*土夷为平地……然后班师。”
在撰写《大越史记》之后的中国明代出版《粤股要纂》(明?杨芳编著,范宏贵注释)的*事地图上,还标明下雷州黑水河西岸是“古州基。”而在现代,则只剩下一个名叫“巴叠”的村名了。
图为明代地图中标名古州基中的月池,是供州城人们的生活用水源处。
”巴叠“,在壮语中是层层叠叠的石头的意思。这些层层叠叠的石头垒起来干什么用?围起来就是当年的城墙。
《越史略》说:国王亲自出马率*队前来讨伐活捉侬存福,“师渡冷浮津,白鱼入王舟。”
看一看今天的地图,反复对照思考:当年李朝国王出兵渡的不是左江,更不可能是靠近宋境的右江。理由就是左江发源于高平(广源州,当时已被交趾强占,李朝国王出兵攻破的是傥犹州城。)他们所渡的小河,正是左右江走廊中间的下雷河。
4理由之四:傥犹州名仍在故地留有回音古书记载:年,逃走保命的侬智高“由雷火峒,复据傥犹州。”说明雷火峒是他的家乡。
傥犹州在何处?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都有好几种说法。甚至有说在崇左市扶绥县,有说在云南广南。
傥犹州地名早已烟消云散。但在下雷周围,按照历史线索和地理方位,仍然能够找到一点蜘丝马迹:下雷镇仁惠村有个百荡屯;三湖村有个布荡屯;天等县上映乡那花村有个土荡屯;越南高平下琅县曼荡屯(靠近中国德天瀑布)。
狄青平定侬智高之后,成立下雷许氏土司州。将其辖区划分成六甲,其中有三甲:上祐甲、中祐甲、下祐甲。
“荡”是“傥”的同音字;“祐”是“犹”的同音字。这是傥犹州地名留在古地历史上的回声。(文见侬兵《傥犹州故地及雷火频婆变迁调查琐记》)壮族自古没有文字,只能用汉字表达,并且常用谐音字写法。在桂西,直到今天,一句:赶歌圩。写成:赶龙洞、赶隆峒、赶农垌。哪个对?哪个错?答案是:没错,全对。
今人要找古代的傥犹州,还是离不开先到雷火峒。因为:雷火峒是侬智高的家乡。只有家乡的子弟兵,在侵略者占领家园的关键时刻,才是最肯作出拚命牺牲!
所以,侬智高才能“由雷火峒,复据傥犹州。”
5理由之五:假如离开了雷峒,无法研究侬智高一百多万字的《侬智高研究资料集》,开篇就是下雷的图片,说明下雷在研究侬智高历史史料中的重要性。
现代研究侬智高的书籍资料,层出不穷。但迄今为止,最具权威最离不开的仍然是年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侬智高研究资料集》(范宏贵主编)。翻一翻洋洋洒洒万字的巨著,还有不少彩图和插图,搜集着千百年来古今中外数以百计作者的文章,集中着各种各样的评价、各执一词的观点、各不相同的证据,文中破绽或自相矛盾处亦有不少……但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文章,图片放得最多、位置放得最显眼的,还是离不开傥犹州,离不开雷峒,证明雷峒这个地方和侬智高的密切关系。
6理由之六:“侬王山寨”是侬智高抗交的“小首都”下雷信隆村岜特山,十座峻峭耸立的高山,四道巨石磊筑的城墙,将岜特山地区围成固若金汤。山脚下的第一道和山崖上的第三道城墙,高达二、三米,宽处可跑马。任凭走遍越南高平,还是桂西、滇南,任何一处侬智高的遗址,都比不上岜特山的规模宏伟!说一国也罢(长其国),道一州也罢(傥犹州),以当年肩扛手提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可以想象长城建筑之艰难,费时之持久。这里是当地百姓传说千年的“侬王山寨,”是少年侬智高年复出后抗交称王的“小首都。”
侬智高生命只有短暂的30年(——)。从至年间,他的大多时间,都是在家乡这片土地上度过的。
年,侬智高丢失家乡,去了安德州,成立“南天国。”
为什么?
因为《大越史记》说年,侬智高又“叛乱”了。李朝派出大*镇压。
看一看现在的地图你也懂得:古代傥犹州,以今天下雷镇为中心,大至包括靖西东部、德保、天等靠今大新的一部、大新(疑是大部或全部。理由:左右江流域二十多个土司州,都是狄青镇压了侬智高之后才设置起来的,大新就占有八个,而且处于中心位置,和侬智高的关系怎么也脱逃不了。)崇左当年是太平寨,由宋朝*队严防。龙州至少金龙、武得也是的,再往下就是越南下琅、上琅县的一部分地区。这就是侬智高一度拥有的地盘,当然,因为战争状态,占有的地区也会或大或小。侬智高实在是走投无路——向南,他拚搏不过李朝*队;向北和向东,又没有大宋帮助,更不能进入大宋地区,因此,只有奔向靠近大理国的安德州。那里离他的继父管辖的地盘(特磨道)是近邻。(今云南广南富宁一带。)
7理由之七:要做傥犹州,先做产金地傥犹州是出产沙金的地方。这是记载在古代历史书籍中的事实。史记中侬智高的父兄(年)都被李朝国王掳进升龙飞(今河内),是侬智高用一块两重的生金去换父兄的性命。结果,*金收下了,父兄的性命却没了。
年12月4日,在大新县下雷镇下雷社区弄满屯,专家学者们正在现场参观侬智高历史遗址。覃志婉摄
要想做得傥犹州,前提必须得是产金地。
直到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傥犹州故地历史上首次油印出版的《雷平县志》(改土归流后,于年将下雷、安平、太平三土司州,合并设雷平县。)第页,记载:“土湖乡智正智明两村溪流产金砂。土房乡信孚信岩两村土岭产金粒。农闲之暇土人多有掏砂获金者。民国二十八年,经坤成公司开采,获利未厚,因战争影响停办。”
而今下雷镇三湖村(即智正智明两村)一带,仍有多座名叫金山的山峰高高耸立;有多个名叫金洞的山洞深不可测;曾经淘金千年的金水河,仍在源远流长。
8理由之八:广大的桂西、滇南地区,只有下雷遗存数处“杀龙坳”侬智高是在靖西安德州起义反宋(年春),在邕州昆仑关(年正月)失败退走特磨道(今云南富宁、广南)。但宋朝*队平定侬智高之后,惟独只有在下雷地区派出堪舆家断龙脉、破风水,防范再出造反的“蛮王”。而且疑神疑*,不止一处,迄今还在荡峒、通麻、岸屯等地留下名叫杀龙坳的几处遗址,被后来的农民,就地取材,改造成了烧瓦窑的场所。
在布国屯西北面的一个壮话名叫“弄少”的地名,翻译成汉文:“非常清新的地方,”十来年前,还完整地保存着“杀龙坳”的原貌,有四五米宽、深达四五米,长达十多米。百姓相传:挖断龙脉时,地下流淌了一个多月的鲜血……后来就改名叫“弄少”。
别的地区既然没出过“蛮王,”自然不必如此深恶痛绝兴师动众挖深坑破风水断“龙脉。”
这又是“蛮王”侬智高出生在下雷的重要理由。
9理由之九:中外纪念侬智高的庙宇数不胜数,但只有下雷有个“京帝庙”千年来,在越北、桂西、滇南地区,民间纪念侬智高的庙宇,数不胜数。
在越北,当侬智高死后二十多年,即被聪明能干的国王“平反昭雪,”当作神灵,享受公开祭奠。
在南疆,由于“南蛮叛乱”的罪名,历朝历代百姓只能暗地祀奉,冠名什么“侬大将*庙、”“黑虎庙、”“老彝庙”等等。惟独在下雷岜特山区“侬王山寨”所在地的信隆村弄闷屯,自古以来,民间在一山洞暗地供奉一座“京帝庙”,香火不断。又是京又是帝的,说明这里出过“皇帝”做过“京都。”
岜特山下的京帝庙,深山中的一山洞,上下两层,民间千年来供奉侬智高,神主牌不敢写文字,是真正的无字牌。
“京帝庙”原先建在洞口,用枧木搭起。而今千年枧木都已腐烂,你说建庙历史有多悠久?
10理由之十:下雷是左右江的中心地区别处下雨,这里下雷?千万不要误解:下雷是古代壮语的汉语音译,其实是“天上的街市”的意思,说明下雷曾经的繁荣热闹。在唐朝时,它就是西原州城所在地;在五代十国时,它是罗和县城所在地。
《中国历史地名辞典》(复旦大学地理历史研究所编著)收有西原州城和罗和县城的注解:西原州,唐置,治所在罗和县(今广西大新县黑水河西岸)宋废。《中国地理历史辞典》中还有文字相同的一条:罗和县,唐置,治所在今广西大新县黑水河西岸,宋废。”
在同时代,下雷周边地区,诸如上下冻、武得、太平(雷平)、安平、龙英、、上映、化峒、燕峒、向武、同德等古州峒地,何处比得上下雷优越?
侬存福任职的傥犹州,无疑是建筑在黑水河西岸西原州城、罗和县城的古州城基础之上的旧州城。西原侬峒地的祖先们,非常讲究居住环境——这里有山有水有大面积的弄场(平地),方便生活。以下雷地区为中心,侬智高留下的遗址最多。傥犹州的地理位置,和侬智高长期活动的遗址重叠。
因为下雷,亘古未变——它永远处在左右两江走廊的中心地区。
年底,本文作者陪同原中央民族大学常务副校长在下雷岜特山下采风时,在弄闷屯一农家的合影。
来源:孙舟(文/图),大新美天下.本文转载来源:根贝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