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南京路middot红庙mid
TUhjnbcbe - 2020/11/23 18:36:00

我从小就听说南京路上有一座“红庙”(又叫“虹庙”),五十年代末,我有几次跟着父母乘有轨电车(1路或12路?)路过南京东路福建中路时,果然看到了在诸多商店之间,有一座飞檐翘角的中式门楼的庙宇,朝门里看,里面烟雾缭绕,隐约可见香客在焚香、顶礼膜拜。有一次我还看到庙门口赫然挂着一面“爱国卫生先进单位”的流动奖旗!六十年代以后,这座庙就消失了,仅在我脑海中留下了这点模糊但真实的记忆。

红庙的历史

红庙的正式名字为“保安司徒庙”,据说它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那时,现在的南京路及周围一带,还是一片乡村景色,农田村舍,河流纵横。当年这里有一条河流,名叫矴沟浦,河旁有一座小庙,俗称矴沟庙。原是一座佛教寺庙,清康熙年间,住持將庙产典卖给毗邻的淞南道院住持张道士后携款潜去,遂由张道士集资整修庙宇,自任主持,成为上海道教正一派道观。张道士接管后便筹集资金,对庙宇进行修缮,使其焕然一新,由于内外墙均刷紫红色,故人们称之“红庙”。(现在人们称虹庙是由于「红」、「虹」读音相同而来的)。这红庙供奉什么神?这“保安司徒”又是何方神圣?据庙祝说:司徒姓袁,就是三国是的袁绍。但历史上和小说里的袁绍,都不曾得到民间的崇敬,为什么要为他建庙设祀呢?也有人说,袁绍没有当过司徒,红庙供奉的是他的高祖袁安。还有人说,这袁司徒就是东晋时镇压孙恩起义的袁山松,统治者认为他能“保障”地方治安,死后便加封为“保安司徒”……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司徒”即司土也,就是土地爷,据当地有些老人说,明清时期这地方属于上海县高昌二十五号头二三四图的中心地带,该庙是这四个图的人合造,供奉土地神,以求保佑地方安宁,实际应称作“保安四图庙”,所谓“保安司徒”之说都是道士故弄玄虚而杜撰出来的。

年时的“派克路”(南京路前身),左第一幢房子就是红庙

十九世纪中叶,根据清*府与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上海被辟为商埠。随着租界的设立,“大马路”商业街的形成,红庙周围成了商铺林立、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红庙的香客剧增,当时住持的道士为迎合信众需要,在红庙设了许多殿堂,正殿为观音殿,东厢关帝殿,外厢星宿殿(后改玄帝殿),还有城隍殿、土地堂、猛将堂……等等。由于香火旺盛和富商大贾的资助,红庙还进行夏令免费赠送痢疾药和六厘散等时令中成药、冬令施寒衣、以及施棺收半价等善举。解放后,五十年代红庙的香火兴旺依旧,上海市*府开始对红庙进行陋俗改造。年成立红庙民主管理小组,对红庙的宗教活动做进一步限制,香客锐减。年后,道教协会将红庙并入南市区白云观,红庙的历史遂告结束。

红庙在上海民间的影响

这红庙虽小,在上海民间则名声显赫,还被写入有些文艺作品。如沪剧中有一出叫《庵堂相会》的戏,据说故事的发生地点就是红庙,故事说金秀英自幼许配青年书生陈宰廷(小名阿兴),俩人青梅竹马,情投意合。谁料后来秀英的父亲金学文发了横财,起了嫌贫爱富之心,竟想赖掉陈家婚事。但阿兴坚决不肯退婚,秀英亦整日在家哭闹。清明节,秀英至红庙烧香时巧遇寄住在庙里的陈宰廷,两人经过策划巧谋,冲破阻扰,有情人终成眷属。此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那两段“春二三月草青青……”,“问叔叔,出身家住何方地……”的唱段更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清末民初,红庙成为上海香火最盛的庙观之一,信众游人络绎不绝。虽属道观,仍主祀观音菩萨,主要宗教活动集中在农历二月十九日的观音诞日、六月十九日的观音成道日和九月十九的观音出家日,还有传统新年期间以及每月的朔、望二日。光绪年间就有“司徒庙小竞烧香,因列洋场极闹场”的诗描述当时烧香的情景。对于这座庙,陈伯熙还在《上海轶事大观》专门作了介绍说: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时红庙的正门和侧面

大马路之保安司徒庙,俗称“红庙”,邑志载庙建于碇沟浦上,是大马路当未辟租界以前,系*浦之支流可知。庙未详建于何时,但曾载《郏亶水利志》,庙内供关帝观音像,绀宇红墙,结构幽敞,故俗名“红庙”。香火极盛,每届朔望尤甚,求神酬愿者半多青楼中人,每至观音生日,钗光鬓影,户限为穿。昔年除夕夜曾因拥挤蹈毙人命,经工部局之取缔,将山门放大,并派巡捕弹压,以免轻薄儿之调戏滋事。庙基为中国主权所在地,工部局不得征税也。从这段史料可知当时红庙香火之盛,红庙烧香已经成为上海的民间风俗活动,甚至还发生因烧香而“蹈毙人命”事件,实属骇人听闻。

民间的迷信陋俗

从前的红庙怪事多多,首先,它虽称“庙”实质却为道观,道士为了招揽香客,塑造了诸多释、道、神偶像如观音、关帝、地藏、城隍、文武财神、三官大帝、二十八星宿、朱天君、杨老爷……等等,而主神土地爷却受到冷落。庙屋不够用,还搭起阁楼,搞得庙里“神头济济”,热闹非凡。到民国时有人戏说,南京路上有大新、新新、先施、永安四大百货公司,而红庙也好似一座百货公司——宗教百货公司。

清末时青楼女子在红庙烧香

还有,来红庙烧香者以女子为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旧上海的妓女,因四马路、五马路等几个红灯区距离红庙都不远,妓女平时来这里烧香求签,初一、十五来许愿还愿,逢年过节来进香祈福求财。清末民初文人的竹枝词有不少描写,如:

六月刚逢十九辰,香风吹遍绮罗香。堪夸大马中街路,无数裙钗去赛神。——啸月山人《红庙烧香竹枝词》(这首竹枝词所描写的是六月十九观音成道日红庙烧香的情景)

香烛些些费莫猜,非关祈子乃求财。鬓边*纸签条插,知向司徒庙里来。——李默庵《申江杂咏》(该词进一步点明了前来烧香的女子,目的不是求子而是求财。)

由于那些妓女的文化层次低,对佛教的教义又不了解,以为献上丰厚祭品虔诚致敬必能获得观音菩萨的格外保佑。为了表达虔诚之心,有的人抬着猪头、全羊前来给观音上供,全然不顾观音菩萨严戒荤腥的性格,在上海各界传为笑谈。如清葛元煦《沪游杂记》中“红庙”篇:红庙即司徒庙,在大马路西(应该是东)。内供大士像,仅平屋数间,求签问笤者踵相接也。粤妓尤信奉,每烧全猪为供献。佛门素享清斋,此地独奉特牲,可发一噱。袁翔甫《续沪上竹枝词》则更令人喷饭:

红庙门外买香烛,红庙殿前烧锭球。输于吴侬作话柄,观音菩萨吃猪头。

可见这些低层次妇女的愚蠢行为已经将红庙中正常的宗教活动弄得乌烟瘴气。这也是红庙受“十里洋场”商业文化的影响,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上海租界畸形发展的一个侧面。

关于恢复红庙

红庙结束以后,它原来的房子为“金波瓶酒商店”、“张小泉剪刀店”等单位所用,几年前又被办成什么“虹庙艺术中心”(每次路过,总有一些“不伦不类”的感觉)。但是近年来发现,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一些老年妇女就要来对着原红庙的庙门、墙角焚香、上供,跪地磕头,风雨无阻,其诚心可嘉,也可见红庙在上海民间的影响之根深蒂固。

又听说有人正在呼吁重新恢复红庙的宗教活动,这对于那些老太太们来说当然是无比欢迎的,但是,如何在已完全现代化、并且非常拥挤的南京路步行街上恢复这座古庙?其建筑如何和旁边的建筑协调?是否要恢复原来红庙“宗教百货公司”的特色?如何容纳大量的信徒和游客,进行宗教活动?如何防止昔日民间陋俗复燃?……等等,这些都是有待建筑、规划、文物专家及宗教界人士研究、解决的难题了。

红庙烧香者多广东妇女——戴敦邦漫画

亭子间爷叔

安卓用户赞赏专用通道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京路middot红庙m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