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知晓,20世纪初期,上海最大商业街不是南京路而是福州路?
福州路,闪耀着奇丽的缤纷色彩:既是上海滩图书出版中心,又是高级妓院的集中之地,还汇聚了沪上顶级戏院的一排排华美座席。
荣膺“中国出版中心”称号
中国文化素有京派海派之分,海派文化的源头之一就在福州路。19世纪末叶,福州路已经有了“上海文化一条街”的盛名。
英国传教士麦都斯于年到了上海,7年后,这位能说一口流利中文的汉学家在福州路山东中路一带圈地,创办了上海第一个出版社墨海书馆,翻译出版了许多介绍西方*治、科学和宗教的书籍。仅仅几年,点石斋印局、格致书室、尚义书坊、千倾堂书局等报馆、印刷所,纷纷在福州路周边涌现。
几十年后,福州路又掀起了一波文化高潮。
年,中华书局总店及发行所迁至今福州路河南路转角的五层楼大厦,与商务印书馆毗邻。商务印书馆、新民书局、开明书局、广益书局、正言出版社等知名出版社、书店和各类文化机构,纷纷涌入福州路河南路一带,与鲁迅长期合作的北新书局、巴金创立的文化生活出版社等,同样也坐落在福州路上。年,大东书局迁入福州路号,这是一家发行量仅次于商务、中华、世界的书局,出版过著名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紫罗兰》《中华法学杂志》等;年,世界书局迁入福州路号;年,《时报》馆移至福州路、湖北路转角处,报馆建筑为三层,门框用爱奥尼克柱式装饰,二三层中央挑出阳台,还建有仿中国传统宝塔造型的塔楼;微风吹来,塔楼的铃声响起——这一中西混合的建筑是福州路上十分醒目的街景。
沿着福州路前行,还可以看到更多的出版社、报社和书店,95号的《中央日报》、福州路号《文汇报》、号的上海书店、号的时代书局、号的大众书局、号的启明书局、号的群益书社、号的中国文化服务社以及中央书店等等。
文化气息浓郁且四处弥漫,民国的福州路成为中国图书出版业的中心,成为中国近代文化的缩影。
福州路一景
20世纪20至40年代,福州路是作家最喜欢逛的书香之地。年春天,徐迟投出很多诗作都没有回音。5月,徐迟终于收到了上海福州路上的《现代》杂志的退稿信,他立刻兴奋起来:名作家、大编辑施蛰存在信上说:“不要失望,再寄。蛰存五月四日。”
廖若晨星的一行小字,使徐迟在漫漫长夜突然看到太阳升起,获得极大的鼓舞和激励。他继续刊头创作,不久,《现代》杂志发表了徐迟的第一首诗。
年7月,徐迟从北平南下上海,施蛰存编辑带着他逛福州路:先去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的书店,然后一路浏览许多各色书店,接着一起喝下午茶——这也是当时许多文人到福州路的路线。
那天,在商务印书馆外文书店,徐迟买到一本渴望已久的美国诗人维琪?林德赛(VachelLindsay)的《林德赛诗选集》,其中一首行长诗《圣达飞之旅程》,最令徐迟激动不已。这年秋天,徐迟翻译了这首长诗,在《现代》杂志上发表——徐迟的翻译生涯开始了!
年下半年,已有文名的徐迟到来到在福州路上的汉弥尔顿大厦,来到美国新闻处看望了郑安娜女士,获知了天大的喜讯:他被选定为美国丛书中的《瓦尔登湖》卷的译者——《瓦尔登湖》后来成为是他最珍爱也最具代表性的一部译作。
徐迟的文学之路从上海福州路起步,延续长达60多年,这位现代文学家和翻译家,经历爱妻徐松癌症去世、第二次婚姻破裂等一连串打击后,于年12月12日夜,在医院跳楼自杀身亡,终年82岁,当然此是后话。
哦,这就是福州路号的老半斋酒楼,它和同在福州路上的杏花楼一样名声远扬,也是一家百年老店。当年老半斋,是福州路上文人墨客的最爱,王韬、柳亚子、于右任、施蛰存、鲁迅等著名文化人都曾光顾过,都来这儿和朋友相聚。
这是位于福州路和江西路交界处的都城饭店,是犹太人沙逊建造,
年9月8日正式开业;年初,收归国有的都城饭店正式更名为新城饭店。年4月,梅兰芳先生与叶恭绰的画友在都城饭店合办画展,轰动上海,梅先生展出的《双红豆图》《天女散花图》等多幅作品,多以仕女、松梅为题材,在展览期间被抢购一空。美国著名女作家埃米莉?哈恩曾以《宋家三姐妹》一书享誉海内外,她与中国著名诗人邵洵美的爱情香巢就构筑在都城饭店里。还有,周恩来听到向忠发被捕并叛变了,立即销毁了存放在家里的机密文件,然后和邓颖超连夜搬进都城饭店。
福州路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风月场闻名海内外
福州路很独特,假若以福建路为界,福州路东段文人云集,汇聚出版、新闻等文化产业,而西段则是莺歌艳影,是上海最知名的声色场所。
上海妓院最早是在19世纪20年代的老城厢里出现的,老西门和沉香阁一带,都是红粉笙歌之地。19世纪40年代,妓院向城外扩展,越过了洋泾浜到达广东路,挺进四马路即福州路。四马路云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文人,很多人都没有带家眷来上海,他们成为主体“性”的消费者;年,太平*占领南京及江南一带,严厉禁娼,秦淮河的大量娼妓逃到上海,落户四马路;当时难民潮涌进上海,贫穷的女人为了生存,也纷纷献身红粉业,于是,四马路的妓院越来越繁荣昌盛。
说说上海花魁之首会乐里。
会乐里情景
年,浙江南浔的富商刘景德收购了“会金里”,将其改名“会乐里”,人们称之老会乐里;随后,他出资重建福州路弄,新落成的石库门名为“新会乐里”——渐渐地,这里青楼麇集,佳人纷呈。走进会乐里,28幢石库门楼房除了一家底楼开设“乾元药行”外,所有楼门都是妓家娼寮;据说最繁盛的时候,会乐里的在册妓院家,妓女人,以档次较高的“长三堂子”居多。当时,第一等妓女“书寓”出场,往往成为四马路街头的特别景观:四名身穿青呢大褂的轿夫抬着一顶小轿出现,在人群中飞快地穿行;轿前有人提着一盏灯笼一路吆喝,灯笼上粘着四个红字“公务正堂”。
很多福州路书馆、报馆的文人,喜欢去四马路“书场”光顾。每次书场大约有近百人,一般会安排三至四名“书寓”高级妓女登场献技。顾客现场订制演唱的曲目,“书寓”唱完曲后走到点唱者身边作陪——这是民国文人喜爱的风雅乐事。
当时报人这样描述“四马路”的“花国”盛况:“十里之间,琼楼绮户相连缀,阿阁三重,飞临四面,粉黛万家,比闾而居。昼则锦绣炫衢,异秀扇霄。夜则笙歌鼎沸,花灯星灿”。
四马路文人多,妓女多,是最容易发生故事的地方。
王韬是第一位翻译《圣经》的中国人,是第一家华文报《循环日报》的创办人,第一家华商出版社中华印务总局的创始人,还是第一个登上英国牛津大学讲坛的中国人,当然,这都是后话。话说他16岁那年考中了秀才,可是一年后乡试不中,就跑来上海看看,结果发觉五光十色的上海特别迷人。从此,他不再参加科举,进了墨海书馆担任编辑,一边翻译《圣经》,一边狎妓尽兴。
年一天,20岁的王韬下班从报馆出来,来到西餐名店一品香。他找了个位子临窗而坐,突然看见一女子飘逸走过,他眼睛顿时被吸引住了。一打听,知道女子是“兰馨书寓”的妓女陆小芬。
他兴冲冲地跑去找到鸨母,不料,被一口拒绝,陆小芬已被苏州丝绸大王顾永年包养了。王韬还是执意要见陆小芬,两人相见,陆小芬一问来人是已有文名的王韬,十分仰慕,不由得含情脉脉,双眼流波。最终,俩人还是匆匆分手。
一年后,王韬听说顾永年已经破产,于是跑到妓院来寻陆小芬。两人难舍难分,山盟海誓,发誓要白头偕老。然而,这时太平*被朝廷消灭。有人来报信,王韬曾经给太平*献计,朝廷要来捉拿他斩首。王韬闻讯,连夜逃走。他是走了,可陆小芬被官府捉拿投进了监狱。陆小芬受尽折磨,始终不屈。她关了几年后被释放出狱,不过,身价扫地,只能做“野鸡”度日。
再说,王韬流亡香港,逃难英国,经清朝大臣李鸿章批准,最终回到了上海,不过已经离开福州路22年了。他经过一番周折,打听到陆小芬的下落,马上要去见她。陆小芬听到他归来,哭泣着突然消失了。她留下话,之所以生不如死地活着,就是为了等他回来,如今他平安归来,她心愿已足,何必还要相认呢……
再说一下海选美女的轶事。
《游戏报》的创办人李宝嘉家住四马路,与“红灯区”为邻。他在门上贴上一副对联:“老骥伏枥,流莺比邻”。年初夏的一天,他在《游戏报》刊登了一则消息,宣称将在全市举办海选美女的活动,即评选“上海花榜”。
消息传开,艳香四溢,上海文人名流纷纷推荐熟悉喜爱的绝色佳丽。年七月初七,《游戏报》首次刊登“花榜”海选结果:选出一甲3人,二甲30人,三甲人,共人。第一甲榜眼金小宝,住四马路大兴里;前三甲的豆蔻美女,绝大多数出自四马路的青楼。揭榜第二天,入榜的青楼女子乘坐四轮镀银马车巡回游行,她们从外滩*浦滩路(今中山东一路)出发,经大马路到大新街(今湖北路),拐进四马路,再至五马路(今广东路)及泥城浜(今西藏中路)当时,马路两旁,万头攒动,盛况空前。
世事多变,年《大陆报》痛斥妓女流行之祸害。工部局开始禁娼,提出三步到位的措施:第一步,先对妓女登记,通令妓院捐领营业执照,无照者一律取缔;第二步当众摇号,中号者吊销执照;第三步是年到年5次摇号后全部取缔妓院。年12月21日第一次摇号,来现场看热闹的人如潮水涌来,一次就摇去了家妓院,会乐里有70多家中枪。春风吹不尽,野火吹又生,抗战时期妓院炽火重燃,会乐里28幢房屋几乎都开设了妓院,会乐里一带成为上海名闻遐迩的风化区。
终于,年中共建*,大批市民搬进了四马路,红灯区渐渐隐退,乃至于消失。年11月1日,西藏路福州路路口,在当年会乐里的原址上,一幢商业大厦“来福士广场”开业运营,20世纪前半叶繁华一时的历史名胜,终于彻底消失了。
茶楼戏院闻名上海滩
上海听京戏的传统是从四马路的茶楼开始的。
上海滩以四马路为中心,南到广东路、北到三马路和二马路等,都是茶楼戏院的聚集之地。从四马路上走到湖北路口,可以看见一家赫赫有名的“丹桂第一台”戏院,京角如想闯荡上海滩,先要在丹桂第一台亮出手段来才行。丹桂戏院,上演过马连良、裘盛戎、姜妙香和梅兰芳演出的盛况,都是轰动一时,观众如堵。
年11月4日,梅兰芳应上海许少卿老板邀请,带着《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戏,在丹桂戏院第一次登上上海京剧舞台。
11月16日傍晚,他和京剧名角王凤卿以及琴师、鼓手走进丹桂戏院后台,管事为他们一一介绍了‘丹桂第一台’的武生盖叫天等基本演员,接着,又将梅兰芳领到楼上一间化妆间。
梅兰芳的戏码被排在倒数第二,上海人称之为“压台戏”。梅兰芳估计自己约到10点才能出场,在8点半时开始扮戏。轮到上场时,他感到自己很紧张,这是第一次到上海唱戏啊!
场上小锣响起,检场的已经掀开了台帘,梅兰芳急步走上场。他一上场,就忘记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剧情之中……
演出结束,全场掌声,一片喝彩。
梅兰芳连续3天演出,每晚谢幕都是此伏彼起的喝彩声。
演出结束了,许少卿老板设宴款待名角王凤卿和梅兰芳。许少卿为王凤卿添酒加菜,一反先前对梅兰芳不冷不热的态度,不停地为他敬酒搛茶,一迭连声地说:“台上辛苦了!”
酒席接近尾声,许少卿激动地说:“你们知道这几天的卖座吗?好得不能再好,有许多大公馆和公司都已经订了长座了!”
“许老板这回生意兴隆啊,难怪这么高兴。”王凤卿笑道。
“托两位老板的福!”许少卿嘿嘿嘿地笑着,举起一小杯白兰地冲着梅兰芳说:“外面都传这位新来的角儿,能唱能做,有扮相,有嗓子!”
梅兰芳儒雅地笑了笑……
再说几句鼎鼎大名的天蟾舞台。
年,富商李徵五从英国地产商手中租下福州路旁的地块,租期25年。他聘请英籍设计师设计戏院。戏院年竣工,矗立于福州路云南路转角,外形为扇形的一幢四层楼现代建筑,李徵五为其取名大新舞台。
大新舞台于年2月6日下午2时举行开幕典礼,当晚正式开演,第一场戏就一炮打响,引来观众如流,四周交通为之堵塞。
从年元旦起,大新舞台日夜两场演出,绿牡丹(*玉麟)、麒麟童、盖叫天等先后登台献艺。当年11月17日,梅兰芳、李万春、姜妙香等名角也从北京南下至大新舞台献艺,引起巨大轰动,大新舞台门口天天高悬“客满”牌。
年舞台扩建,改名上海舞台并附设影戏部放映日场电影。年再度改名天声舞台;同年南京路浙江路交界处的“老天蟾”因永安公司房屋翻建,于是将班底及招牌迁来,遂改称天蟾舞台。年改名劳动剧场。年以来,剧场一度成为沪剧主要演出场所。如今,改称天蟾逸夫舞台。
大新舞台名称一改再改,是时代变迁使然,让人欣慰的是,该戏院还在,还在滴着昔日辉煌繁华的历史沧桑……
历史喧嚣中沉淀下来的一幕幕场景,永远定格在那段令人回味的时空,余香四溢,动人心旌。
让我们怀想那别具一格的海派风韵,怀想那老上海的惊鸿艳影……
马路档案:路名的演变
清末福州路
福州路原名布道街,上海开埠后与大马路(南京东路)同时辟筑而成。19世纪50年代初,因工部局董事之一、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麦都思在附近传教讲经,故得名布道路,又称布道街。
福州路最初只有从外滩到福建路一段;年,四马路扩建,方才一直延伸到西藏中路,这时的福州路东起外滩中山东一路,西至西藏中路。长米,宽11.6~21.7米。
工部局董事会讨论福州路新取路名,董事马太提议以福州作为路名。他当初乘船来中国时,在福州码头邂逅一位中国美女子,随后想方设法把她纳作偏房。其他董事都知晓马太提的这段风流艳事,于是笑着全票通过,布道街从此更名为福州路。
福州路在公共租界时代英文路名为FoochowRoad,今称FuzhouRoad,俗称四马路。
延伸阅读:公共租界的*治中心
福州路是公共租界的*治中心。
年,租界工部局正式在福州路江西中路路口,斥资新建工部局大楼。这栋灰色大楼占地约8,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9,平方米,楼内总共有间办公室。大楼呈环形,三面建有房屋,边门10处,东北角为正门。
离工部局大楼很近的福州路号,是公共租界总巡捕房所在地。
延伸阅读:著名茶馆青莲阁
现在福州路外文书店所在之处曾是茶馆“青莲阁”的旧址。“青莲”二字,取自诗仙李白之雅号。当年茶楼的摆设和家具十分气派,大理石面的茶桌和古色古香的红木椅子,显现出一派雍贵氛围。茶楼后来年久失修,成为危房。若干年后,青莲阁从早期的茶楼变成声色场所,茶楼盛况不复再见。
延伸阅读:妓女种类
妓女分为四种:“书寓”、“长三”、“幺二”和“野鸡”。档次最高属“书寓”,小姐在16岁至20岁之间,她们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可谓色艺双全,但卖艺不卖身,人们称她们为女教书,也有叫先生的;其次是“长三”,意思是陪酒、说话、陪坐、宿夜,都是三个银洋,但个别也有费用很高的;她们都挂牌,有固定的地方接客;最差的要数“幺二”,“幺”上海话读“要”,就是一的意思,“幺二堂子”就是只要一到二元银洋;野鸡则指无固定住所的妓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