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日发布的名为“团结”(Solidarity)的临床研究数据,让无数人感到沮丧。
这项由WHO组织、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全球性新冠肺炎治疗随机对照试验中期结果表明,瑞德西韦、羟氯喹、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干扰素疗法,似乎都对住院患者的28天死亡率和住院病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更直白地说:本研究表明,上面提到的四种药物,没有一种能绝对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通气或住院时间。
这项重要的研究成果目前在medRxiv上以预印本的形式发表[1],《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正在审核中。
▲论文首页截图
由于国内疫情已经得到控制,且没有反弹迹象,时至今日,恐怕很少有人知道,新冠肺炎全球确诊病例已经超过万例,死亡病例超过万例。
自今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WHO就提议在大型随机试验中对治疗方法进行评估,在经过研究讨论之后,WHO的专家组认为瑞德西韦、羟氯喹、洛匹那韦和干扰素-β1a等四种药物可能对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有影响。
于是在今年的3月份,WHO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一项大型、简单、多国家、开放标签的随机试验,评估这4种药物对院内死亡率的影响。
从年3月22日到10月4日,本研究从30个国家的家医院纳入了名需要住院的新冠肺炎患者,最终有名患者同意接受意向性治疗分析。其中,人接受瑞德西韦治疗,人接受羟氯喹治疗,人接受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名患者接受干扰素治疗,余下名患者接受标准治疗。
▲试验设计流程图
在所有的入组患者中,名患者(81%)年龄小于70岁,的患者(62%)是男性,的患者(25%)患有糖尿病,的患者(8%)需要通气治疗。对于每种药物而言,通过与其对照组之间的非分层50/50随机化,患者特征得到很好的平衡。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是评估4种药物对住院死亡率的影响,次要研究终点是通气治疗和住院时间。
总的来看,在本研究期间,共有名患者死亡,Kaplan-Meier估计的28天死亡率为11.8%。进一步分析发现,死亡率与年龄和通气状态密切相关。
如果患者年龄在70岁及以上,死亡率是20.4%,50-69岁之间,死亡率是12.8%,50岁以下的患者死亡率是6.2%;从入组时通气状态来看,入组时已经需要通气的患者死亡率高达39%,入组后需要通气治疗的患者死亡率为12.8%,整个研究期间均不需要通气治疗的患者死亡率为2.5%。
▲患者入组时的基线特征
咱们先来看羟氯喹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数据。
羟氯喹治疗组和它的对照组的28天死亡率分别为10.2%和8.9%,而洛匹那韦治疗组和它的对照组的28天死亡率分别为9.7%和10.3%,均没有统计学差异。
▲羟氯喹和对照组的死亡率比较
结合之前已经发表的Recovery研究数据[2,3],研究人员认为羟氯喹和洛匹那韦对住院的新冠肺炎患者没有任何实质性益处。
▲洛匹那韦和对照组的死亡率比较
再来看瑞德西韦的数据,对照组和瑞德西韦治疗组的28天死亡率分别为12.7%和12.5%,没有统计学差异。也就是说瑞德西韦治疗,没有降低住院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
随后,研究人员还将本研究数据与ACTT-1等3个研究的数据做了比较[4-6]。结合这4个研究的数据之后,研究人员发现瑞德西韦与对照组的死亡率比值(RR)为0.91(95%CI0.79-1.05)。
▲瑞德西韦和对照组死亡率的比较
基于这个结果中的置信区间,研究人员认为,这绝对排除了瑞德西韦可以预防相当一部分死亡的建议。
至于干扰素疗法的数据,对照组和和干扰素治疗组的28天死亡率分别为11%和12.9%。
▲干扰素和对照组死亡率的比较
最后再来看看患者的通气和出院时间这两个研究结果。
在随机化之后,4种药物治疗组开始通气的人数与对照组的对比是:瑞德西韦组,对照组;羟氯喹组75,对照组66;洛匹那韦组,对照组;干扰素组,对照组。均没有显著差异。
4种药物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第7天仍住院的比例分别是:瑞德西韦组69%,对照组59%;羟氯喹组64%,对照组54%;洛匹那韦组68%,对照组59%。研究人员认为,这个结果表明这三种药物或许都不能加速患者的恢复。
这一结果也与ACTT-1等研究不一致。对此,吉利德科学表示[7],这项开放标签全球试验的数据没有经过必要的严格审查,目前不便开展建设性的科学讨论。此外,“团结”试验的设计优先考虑的是药物的广泛获取性,导致试验在患者群体等多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因此,目前尚不清楚是否可以从这个研究结果中得出任何结论性的结论。
总的来说,WHO组织的这项开放标签的大型随机研究表明,瑞德西韦、羟氯喹、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干扰素疗法似乎对住院新冠肺炎患者的28天死亡率和住院病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晚期新冠肺炎的治疗是非常困难的,”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病*学家BenjamintenOever在给《科学》杂志的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8]。“疾病进行到这个点上,更大的问题可能在于炎症和凝血,这可能是这四种药物几乎没有显示出价值的原因。"
虽然研究结果让人失望,但是很多科学家对这项研究赞誉有加,因为这个研究的成功完成表明:即使在疾病大流行期间,开展大型国际试验也是可能的,这类试验带来了快速和可靠地回答与疗法有关的关键公共卫生问题的前景[9]。
“团结”试验仍在迭代更新,在剔除确定无效的药物的同时,不断纳入可能有效的新药物。目前,“团结”试验每月仍在招募约名患者,以评估如免疫调节剂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在内的药物的疗效。
编辑神叨叨
GIST领域过去二十年的发展,是癌症分子靶向治疗发展的一个经典的缩影。在过去的三个月里,奇点团队也试图从更高的视野俯瞰GIST领域发展的全景,为大家精心打造了一份GIST全景课程:《GIST学术前沿8讲》。
8讲课程涵盖了GIST治疗的最新进展,深度解析了不同靶向药物的作用机制,系统梳理了GIST领域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研究,让您在分钟内洞悉GIST前沿学术进展。
长按识别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