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生活的藝術顧問————
王庆祥先生
广州市台资企业协会副会长
大舜集团董事长
“艺术森林”计划发起人
大新美术馆创始人
大新两岸青年艺术创作奖创始人
艺术资助人
他65岁创办美术馆、资助艺术家……
如今“艺术森林”已现雏形
文
段晨视像
李蓬非
“我到卢浮宫看到小孩子趴在地上,老师在这边讲解一幅画,那个情景让我觉得很美,这个比钱还重要。”
“去年,大家互相刚刚认识,还不熟,今年大家再见面就开始用拳头捶肩膀了,我看到非常开心。”
“我希望艺术可以走进日常生活,每一个人都能欣赏到艺术所带来的精神引领,如果实现了,我们的生活该是多么美好……”
王庆祥,年从台南取道香港来广州投资,往返两岸经营34年,基本经历和见证了大陆改革开放近40年的巨大变迁,也深深感受到两岸之间精神联系的重要性。如果说前半生他在累积资本,为第一个梦想奋斗,那么从65岁开始他对两岸艺术的无回报的资助,便是他辉煌的转身。
“两岸之间不仅在经贸方面要有热络的联系,年轻一代的交流沟通,更关乎两岸未来的走向,而艺术可以增进思想与精神的碰撞与交流,是精神层面的最高载体,也是跨越思想藩篱的最佳推手。”
年11月12日,在王庆祥创办的广州大新美术馆举办了“复眼——大新两岸青年艺术创作群展”,共34位两岸青年艺术家在这个平台上成为了好朋友,展览共展出了多件雕塑、装置、架上绘画等不同形式的作品。
可以先阅读一下去年我们对王庆祥先生的访谈
陌生封面
王慶祥,在兩岸種植“藝術森林”的“愚公”
以美术馆为原点,根茎发展,艺术小镇渐成
今年来到位于广州花都的大新美术馆时,这里业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个集装箱改装而成的青年艺术家驻在创作空间和文创空间,错落有致地坐落在大新文创园区内,与大新美术馆更加完整地形成了统一的整体,不少来自两岸的青年艺术家正在这里进行自由地驻留创作和生活,而连带着周边由台商投资的珠宝小镇、石头记园、曼谷园等逐渐形成了根茎状的网,更多的,这里散发着一种新生活的气息,也许未来这里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艺术小镇。据了解,目前由花都区台办提案落地,向广州市台办提申请,再经国台办最终核准,如果核准成功,未来这里正式的名称或是“两岸青年艺术交流基地”。
广州大新美术馆主体建筑是由原企业用房改建而成
但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台商相对聚集的工业开发园区的样貌,与艺术几乎无任何关联,正是王庆祥“身先士卒”将自己租赁50年的百余亩土地进行重新规划和改造,短短两三年时间,一个以广州大新美术馆为原点,以艺术家驻留创作空间为脉络的大新文创园已初具规模。“你知道,现在的市场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如果我们不改变,我们就会成为被大浪淘汰的沙粒”,无论是祖国大陆,还是台湾,社会的产业结构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产业大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已经经营近三十年的劳保眼睛生产制造的王庆祥深知市场的规律,所以王庆祥带领着大舜集团开始由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现在的大舜集团已涉足照明、光学电子、酒店、美术馆等多元领域。而艺术领域的涉足,“这个跟企业的经营没有关系”,这一点王庆祥看的更为长远。
王庆祥先生为人非常谦逊和善,一有时间便将自己的思考与学者、艺术家请教交流。图为王庆祥与艺术家隋丞交流。
社会需要更多的艺术资助人
“未来的社会一定是由精神引领的社会,而精神的物化就是艺术品,我是希望通过我个人的这种行为来带动更多的人参与,一方面可以帮助更多纯粹的艺术家,使他们能够专心思考和创作,使作品更具精神引领价值,另一方面,可以让文化和艺术成为更多人的心向,我到卢浮宫看到小孩子趴在地上,老师在这边讲解一幅画,那个情景让我觉得很美,这个比钱还重要。”王庆祥对于艺术的投入完全属于公益性质的,他一方面进行收藏,一方面进行艺术资助,并且还影响着身边的人。
位于台南的南南美术馆是一个在小巷中的不大的三层小单元,但它却实现着王庆祥和艺术家们对美好社会的理想。(图片由艺术家郑宏南提供)
在11月12日开幕的《复眼——大新两岸青年艺术创作群展》的开幕式上,王庆祥非常欣喜地宣布他在台湾的“艺术森林”计划年的工作已经全部结束,“现在我们在台南对接帮助建立的艺术家美术馆已经达到6家,今年3家的计划已经完成”,王庆祥的目标是用30年的时间,每年与艺术家对接建立3家属于艺术家的美术馆,30年就是家,这其中,王庆祥自己承诺资助10家。去年被王庆祥资助建立的台湾艺术家曾英栋的美术馆——甘乐阿舍美术馆早已向公众开放,自去年至今已举办多场具有分量的展览,得到社会的极大认可,而今年被资助的台湾青年艺术家郑宏南的美术馆——南楠美术馆也已正式开放,“王董的资助给了我们艺术家极大的帮助,这样不仅我们可以在以美术馆为单位的空间内进行创作,还可以通过举办展览与各地的艺术家、藏家及社会进行广泛地接触,使得艺术家的视野更具开阔性,对于我这样的青年艺术家来说也是一种成长”,郑宏南对笔者说。“艺术森林计划”中每个艺术家美术馆起始的空间、装修费用的一半由企业家提供,不需要回报企业家任何艺术品。未来艺术家美术馆的运营,由艺术家独自承担。“我希望艺术可以走进日常生活,每一个人都能欣赏到艺术所带来的精神引领,如果实现了,我们的生活该是多么美好……”现在加入王庆祥“艺术森林”计划的台南企业家越来越多,如果去年我们说他是种植“艺术森林”的“愚公”,那么现在他已经看到了整片森林的模样。
王庆祥向参加大新两岸青年艺术创作群展的艺术家颁发证书
王庆祥与李锡奇(前排左)和所有参加展览的青年艺术家合影
而在大陆的广州,王庆祥没有像在台湾一样去资助艺术家建立个人美术馆,他选择用另外一种形式来进行资助。年他与台湾地区前领导人文化艺术顾问、著名艺术家李锡奇先生共同倡议发起,并与隋丞、张英超、张峰、王家增、李晖、曾英栋、陶文岳等艺术家商议下,举办了第一届大新两岸青年艺术创作奖,共有20位来自两岸的青年艺术家入围,最终来自大陆的青年艺术家王永学夺得奖金人民币20万元的“大新奖”,并最终收藏了这些青年艺术家的作品,这对于青年艺术家来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资助,它可以使青年艺术家更加安心地去专注于对艺术的思考与创作,而我们在与《复眼——大新两岸青年艺术创作群展》同期开幕的《真·惑——王永学个人作品展》中也看到王永学在创作上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有关王永学的专访请参见陌生专稿
真·惑
他用身体和铅笔独行于直觉的边缘)。在艺术家隋丞看来,王庆祥正在探索一条新型的艺术资助模式,“美迪其家族与文艺复兴的关系,与那些伟大作品的关系就是例证;古根海姆家族的赞助史也是和美国现代艺术主义尤其是极简主义绘画的关系紧密。我们设想如果没有这些艺术赞助家和慈善家,艺术史会是另外一种样貌。”
在自己涉足艺术领域后,也影响着身边其他人也加入进来,“如果每家企业都有一个美术馆、博物馆,无论规模大小,几年后这里会变成什么样子?如果大家都能出点力来购买这些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他们的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这个社会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就艺术市场来说,它一直伴随着整体市场的起伏而变化,而面对中国刚刚起步尚不健全的艺术市场,艺术资助人的出现将会是对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核心精神价值的推动。
由个集装箱改造而成的艺术和文创空间给予两岸青年艺术家充分的自由创作空间
未来两岸青年世代有温度的家
“去年,大家互相刚刚认识,还不熟,今年大家再见面就开始用拳头捶肩膀了,我看到非常开心。”的确,正如王庆祥所说,经过两年的发展,广州大新美术馆俨然成为了所有参展青年艺术家的并不陌生的地方,他们可以在这里自由的畅谈,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关照,并且已有如岳云龙、罗嘉惠等多位青年艺术家在这里进行短期驻留创作,“大新是一个特别美好的地方,就像家一样,我来这里创作一点压力都没有,基本属于来去自由,并且照顾每天的食宿,它是有温度的,我觉得这是一种恩赐”,岳云龙提到大新时就像介绍自己的家一样。对于驻留项目,大新美术馆并没有要求艺术家要给美术馆留下作品,相反,美术馆会根据具体艺术家的具体作品进行评估收藏,同时受王庆祥的影响,他身边其他的企业家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