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看一周科技。在围观量子计算大新闻之余,本周你还可以欣赏到走迷宫的螃蟹,以及足以刺痛耳膜的高分贝鸟叫。
工具升级
基因编辑技术又有了升级版。在本周《自然》的一篇论文中,来自哈佛-麻省理工学院博德研究所的研究者报告了他们的基因编辑新技术——“先导编辑”(primeediting)[1]。研究者表示,这项技术比传统的CRISPR-Cas9技术效率更高,副产物更少,脱靶率更低,有望准确修正与遗传疾病相关的突变。
“先导编辑”结合了两种酶:Cas9(图中蓝色部分)与逆转录酶(图中红色部分)
PeytonRandolph
这种新的基因编辑工具结合了经过改造的Cas9核酸酶与逆转录酶,以及一段兼具“引导”与“修复模板”作用的RNA序列。利用它,研究者可以添加或删除短的DNA序列,或者把特定位置的“核酸字母”从一个换成另一个。这种新型编辑工具可以避免将DNA分子的双链完全切断,从而减少副产物的产生。
研究者利用“先导编辑”工具在实验室中对人类细胞中进行了超过次基因编辑测试,并在测试中成功修正了一些与人类遗传病相关的突变。
高分贝
世界上嗓门最大的鸟叫起来是什么感觉?点下面的视频来感受一下。
雄性白钟伞鸟响亮的“求偶歌”
JeffreyPodosandMarioCohn-Haft
本周发表于《当代生物学》的一项研究显示,雄性白钟伞鸟(Procniasalbus)的求偶声刷新了目前已知音量最大鸟叫的记录[2]。在距离一米远的地方,这些雄鸟的叫声声强峰值可达分贝,它们所带来的声压是过去纪录保持者尖声伞鸟(Lipaugusvociferans)的大约三倍。分贝是什么概念?这音量据说比电锯还要再大一点。
惊人的音量也有代价,这些雄鸟的“求偶歌”很短,也没法有复杂的变化
JeffreyPodosandMarioCohn-Haft
很多时候,动物大声叫是为了与远距离的同伴交流,然而白钟伞鸟的情况却不是这样。在听到这些吵闹的求偶声时,雌鸟往往处在与雄性相距不足4米的地方。研究者们还不是很清楚,这些雌鸟为什么愿意冒着听力损伤的风险待在如此近的地方,或许它们需要仔细评估并选出嗓门最大的一个……
太空行走
两位女性宇航员ChristinaKoch(右)与JessicaMeir(左)
NASA
在经历了一次跳票之后,国际空间站上终于迎来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年10月18日,NASA的两位女性宇航员ChristinaKoch与JessicaMeir如期顺利完成了太空行走任务,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全部由女性成员完成的太空行走。在这次任务中,她们修复了国际空间站一个出现故障的电池单元。“这真的只是我们在做自己的工作,”Meir在太空行走的直播中这样说到[3]。
在今年3月,NASA其实就已经计划要进行全女性成员的太空行走,但那一次计划因为“空间站上没有准备好足够多合身的太空服”而临时取消。
螃蟹走迷宫
为研究空间感知与学习,神经科学家们没少把老鼠放进迷宫,而这一次终于轮到甲壳动物了。下面就是一只在实验室里走迷宫的螃蟹:
抵达终点获得食物的受试螃蟹
EllieArthur-MorganandEmilyRabstein
在本周发表于《生物学报》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们利用迷宫测试了普通滨蟹(Carcinusmaenas)的空间学习能力[4]。在终点食物奖励的诱惑下,12只受试螃蟹进行了连续四周、每周一次的迷宫探索。结果显示,随着时间推移螃蟹们走迷宫的熟练程度显著提高,并且它们在训练结束两周之后依然清晰记得迷宫的走法,只用了不到8分钟就到达终点。这些甲壳动物的脑比较简单,神经元数量没有那么多,但它们依然具有相当不错的空间学习能力与记忆力。
蚯蚓地图
本周,蚯蚓登上了《科学》封面。周五《科学》发表的一项研究为这些生活在土壤中的环节动物绘制了一幅详细的“全球分布地图”[5]。
蚯蚓登上《科学》封面
蚯蚓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土壤中,它们虽然不常引人注意,但在土壤稳定、分解有机物、营养成分循环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生态功能。在这项研究中,位研究者组成的国际团队在全球近个地点进行了采样调查。他们对数百个蚯蚓物种进行分析,揭示了它们在不同土壤环境中的分布趋势与多样性。结果显示,降水、温度等气候变量对蚯蚓种群有重要的影响,这意味着气候变化也可能对蚯蚓造成威胁。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