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朱邦芬院士赠给国科大学子的三句话
TUhjnbcbe - 2021/7/28 10:58:00
名家讲座年10月19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邦芬应邀来到中国科学院大学,为同学们带来题为“我所熟悉的几位中国物理学大师怎样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讲座。一阵热烈的掌声过后,教室回归寂静,大家的视线聚焦在讲台上年近古稀却神采奕奕的老人身上。他没有坐上工作人员提前为他准备好的椅子,而是站在讲台一边,向同学们点头示意了一下便开始了讲座。“幸运”朱邦芬自诩是个十分幸运的人,早年曾接触过许多物理学大师,并“很幸运跟*昆先生在同一个办公室一起工作了15年”。朱邦芬笑着说:“大家也许很奇怪,为什么*昆这样的大家还要和其他人共用办公室?”他回忆起年*昆刚到半导体所当所长的时候,办公室很紧张,当时*昆是和两位副所长林兰英院士、王守武院士三个人在一个不到15平米的办公室里面共事。后来条件改善之后,*昆先生本来已完全有条件自己一个人一间办公室,但他还是喜欢和年轻人一起工作,于是朱邦芬就十分幸运地成为了*昆的“办公室友”。“为人之道”乃是成才之本朱邦芬在报告中也最先讲述了这几位大师的为人,他引用爱因斯坦的话:“大多数人说,是才智造就了伟大的科学家。他们错了,是人格。”对于每一个提及的中国物理大家,他都用一个词来概括了他们的人格品质。对于王明贞先生,朱邦芬使用了“淡泊”这个词。王明贞的学术生涯一波三折,由于母亲早逝,王明贞得不到上学的机会,直到祖母发现了才得以走进学校。读大学和研究生也主要依靠哥哥姐姐的资助才完成。王明贞学习成绩很好,本来想要依靠公费留学走出国门,但当时主管公费留学事宜的吴有训先生有封建思想,认为女孩子学物理回来也不会研究物理,应该让第二名的男孩子去!尽管历经坎坷,王明贞依然“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即便在定教授级别的时候也宁肯自己吃亏而主动退让。朱邦芬对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先生的评价是“单纯”。这一评价既来自于彭先生的导师玻恩对他的评价,也反映在彭桓武对回归祖国的一句名言:“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晚年功成名就的彭桓武先生依然一心研究学问。在“冷聚变”热门的时期,他还请年轻的研究员给他讲冷聚变,并琢磨是否真有道理。*昆先生是与朱邦芬合作最多、共事最久的人之一。在朱邦芬眼中,他是一名“朴实”的大家。*昆先生和朱邦芬合作的很多课题,在论文署名上分外“计较”,经常以自己没有做出实质贡献为由而拒绝论文署名,体现出他的为人朴实。在担任半导体所所长期间,*昆每接手一笔较大的科研经费时,都如履薄冰、睡不踏实,唯恐浪费了人民辛辛苦苦省下来的血汗钱。他经常说,基础研究,也要算一算投入产出,算一算为这篇研究论文所花的钱值不值。他坚决反对有的人抱着“国家的钱不花白不花”的态度,大手大脚浪费国家有限的科研经费。前些时日,对于国内超级对撞机建造事宜的争论,让杨振宁先生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各大新闻网首页。回国之后杨先生可以说是多次卷入舆论漩涡中。评价杨振宁先生,朱邦芬用了“率真”这个词。他向同学们展示了两张照片,一张是杨振宁在中国农业大学进行讲座时,躬身倾听同学提问,一张是少先队节日杨振宁坐在小学生中间与他们一同庆祝。朱邦芬提到:“杨振宁经常请我吃饭,喜欢一边吃饭一边聊物理及其他事情。他既有中国儒家风度,又有西方绅士直截了当的态度。”耄耋之年的杨振宁先生接朱邦芬夫妇外出吃饭时,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先下车给朱邦芬的妻子开车门,让朱邦芬十分感动。他认为“最近杨先生关于反对中国现在开始建造超级对撞机的见解,旗帜鲜明,不管对此持有什么立场,毫无疑问,都可以看到杨先生热爱中国、心系人民的赤子之心。”“低调”是朱邦芬给*祖洽先生的评价。*祖洽先生在上世纪对中国反应堆研究、核潜艇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他是氢弹研究小组的组长,在两弹研制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但是*祖洽并未获得“两弹元勋”的称号。朱邦芬提到:“对此,*祖洽先生自己的诗“抒怀”中写道:“山花今烂漫,何须绘麟阁。”朱邦芬说:“*祖洽先生对于名利的这种态度,我觉得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样参与过两弹一星研究的周光召先生,在朱邦芬心中是“平和”的象征。他回忆起年自己刚进入半导体所,做的一项工作还不错。周光召当时是中国科学院院长,他带着院里的好几位领导,来半导体所看望朱邦芬,而他当时还只是一名副研究员。“周光召先生真是一位十分珍惜人才的科技领导人!”朱邦芬评价道。大学的教育“钱学森之问”一出,很多学者专家都为中国大学教育操心。对于这一问题,朱邦芬的看法是:“我觉得一流人才主要不是老师课堂上教出来的。关键是环境,这里的环境是说一个广义的好环境,如果我们有个相对较好的环境,很多人才都会容易冒出来。”他用王明贞传奇一般的科技世家的故事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个优秀的环境对于学习和研究是多么的有利。朱邦芬认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提问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因为这样可以相互追问。“学生问老师问题,一般不会追问。要是追问下去,老师答不出来,岂不是让老师下不了台;另一方面,要是学生一直问着,问出傻问题来,又使自己没有面子。同学之间讨论以至辩论就不会产生这种问题。”他向同学们介绍了杨振宁、*昆、张守廉“西南联大三剑客”的故事,当时他们吃、住、学习、泡茶馆整天形影不离,正如*昆后来回顾,认识杨振宁和张守廉是对他一生最有影响的事。朱邦芬提到,好奇心、想象力与批判性思维,是中国创新性人才最缺乏的,而培养这方面素质应从问问题开始,将学习从无条件接受老师传授的书本知识转变为根据已有知识经过质疑、思考、整理后重新架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他提醒同学们:“不要刻意追求一鸣惊人的问题,但依然要大胆提问,要有自信心。”最后,朱邦芬先生送给国科大的同学们三句话以作总结:“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都: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底线的人;要为国家、为人民、为世界做有益的事;要有所探究、有所发现、有所创造。”END看官可有什么想与果果分享的?投个稿告诉我吧~投稿邮箱:wechat

ucas.ac.cn文:刘孜铭图:刘孜铭美编:李萍校对:张一婧责任编辑:孙月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朱邦芬院士赠给国科大学子的三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