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宏州组织各级*组织、*员干部、驻村队员、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开展“讲好德宏脱贫攻坚故事”系列活动,用故事记录德宏脱贫攻坚的伟大壮举,为历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讲好德宏脱贫攻坚故事,是展现边疆民族地区伟大脱贫成就的重要内容。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德宏各级*组织和广大*员干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精神,尽锐出战、奋力攻坚,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巨大成就:全州4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个贫困村、深度贫困村全部退出,实现净脱贫14万余人,贫困发生率从16.05%下降至0.31%,全州人口较少民族和直过民族贫困人口实现“整族脱贫”。开展“讲好德宏脱贫攻坚故事”,就是要记录边疆民族地区开展脱贫攻坚这一伟大的时代壮举,发出德宏脱贫攻坚的时代最强音。
攻克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脱贫故事提振贫困群众精气神。“讲好德宏脱贫攻坚故事”系列活动,以讲述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小故事等方式,反映广大贫困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独立自强的奋斗历程,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广大贫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以前,祖祖辈辈住在深山,过着贫困的日子,现在有*和*府帮助我们走出贫困,我们要懂得感恩,把村寨建设好,欢迎越来越多的游客。”这是勐弄乡龙门寨光荣脱贫户余根金与*员群众分享的心得。“讲好德宏脱贫攻坚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增强了脱贫的信心,树起了摆脱贫困的勇气和斗志。
点点滴滴见真情,脱贫故事汇聚*员干部正能量。“驻村期间,群众给我最多的是感动和鼓励,沉淀了我对群众的深厚感情,讲好脱贫攻坚故事,能够更好地把我们工作的点点滴滴、把温暖和关怀送到群众心间的历程记录下来,让领导放心、群众满意。”户育乡户育村驻村第一书记孙正华这样说道。“讲好德宏脱贫攻坚故事”,讲述了全州广大*员干部在脱贫一线的战斗英姿,记录了*员干部在为民服务过程中增强本领、锤炼*性的全过程。
伟大的时代,是由无数伟大的个体锻造的。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讲好德宏脱贫攻坚故事”是对贫困群众的巨大鼓励和鼓舞,是对*员干部的最大肯定和认可,是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总结和提升。“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能够充分展现德宏群众、德宏干部不服输、不认命的精神气质,我们一定把他办好、办实,办出水平。”州委组织部晏惊周说道。
芒市:贫困户“华丽变身”村干部
德宏州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找准基层*建与脱贫攻坚的结合点,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深度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在*委*府的引领下,芒市勐戛镇涌现出以陈有光、李新成为代表的自立自强贫困户。
用双手,成就梦想。“*的十九大报告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到了重要位置,我们寨子地处山区,大家想要致富奔小康,重点还是要结合山区优势大力发展产业。”走进大新寨村,第三村民小组副组长陈有光正在同村小组干部、群众商量如何发展本村产业。会后,我们来到陈有光家,崭新的住房、干净整洁的屋子、购置齐全的电器,顿时让人眼前一亮。
贫穷的滋味,陈有光自己尝过。当时,家里孩子上学需要钱,两位老人看病需要钱,负担重,收入少,仅靠在寨子里打点零工、养猪勉强度日。镇*委*府及时将其纳入建档立卡户,按照支部引路、*员带路、产业铺路,推行“支部+产业+贫困户”模式,帮助其发展蚕桑、肉牛、生猪等产业,带动陈有光一家加快脱贫步伐。
陈有光有股倔劲,要靠自己甩掉“穷帽”,每天起早贪黑,一心一意谋发展,他深知不能辜负*委*府的帮扶,要用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
功夫不负有心人,年陈有光一家成功脱贫,现在家里种植桑叶7亩、玉米9亩、养蚕3张半,养殖肉牛2头、猪6头,日子越过越好。
“村里面的脏活、累活、重活,我都主动带头干。我们二组共有7户建档立卡户,每次到他们家里我都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他们不能等靠要,只有靠自身的努力才能脱贫致富,现在他们都已经成功脱贫了,我心里真的很高兴。”陈大哥说道。
由于乐于助人,人又实在,深得群众拥护,在年勐戛镇村组干部届中补选中,陈有光高票当选大新寨第三村民小组副组长。
陈有光的身份在变,心态也在变,自从学会了种养殖技术,他还当起了“老师”,村里发展种植产业的劲头越来越足。“虽然现在忙了滴滴,但是能带动大家脱贫致富,很值!”从贫困户“华丽变身”村干部的陈有光,脸上写满了自信。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去往李新成家的路上,大新寨村*总支书记杨之船告诉我们:“可能因为家庭负担太重、压力太大,他这个人以前不爱说话,无论干什么事情都是自己一个人闷着做,现在不一样了,不但自己带头干,还帮助别人一起干!”
“我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想到什么就要去做,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以前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委*府帮助我,寨子里的乡亲帮助我,现在我日子好过了,我也要去帮助他们!大家日子红火起来,才是我最开心的事情!”李新成边忙着喂蚕边和我们交谈。
“以前家里面因为要供孩子上学,还要照顾老人,学费、医疗费、生活费都是一大笔负担,全家收入仅仅只能维持生计。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委*府拉了我一把,帮助发展蚕桑、猪牛产业,并教我种养殖技术,通过大家的帮助和我自身的努力,现在家里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牛养着4头、猪10头,桑叶种植7亩,养蚕3张,包谷种着7亩,茶叶种着7亩,今年还买了一张农用拖拉机。”李新成高兴的向我们说着这几年他家的变化。
听李大哥说,一开始都是别人教他养蚕,现在他掌握了种养殖技术,每天都到寨子里教大家如何发展蚕桑产业,还帮助寨子里15家农户发展生猪、牛养殖,并无偿传授经验技术。
“以前是在忙着自己脱贫,如今则是忙着带领村民致富。”展望未来,李新成信心满满。李新成身上这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精神,村里的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年村小组干部补选中,他成功当选为大新寨村第二村民小组的副组长。
陈有光、李新成由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成为致富带头人,从别人帮助他们脱贫到他们带领群众致富,从普通群众到村干部,他们用实际行动,开创了新的人生。
作者:勐戛镇人民*府张志成
安品叔家樱桃的味道,有我驻村三年的回忆
这几年,每到樱桃成熟的时候,安品叔总是记挂着送一些过来给我品尝。
安品叔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小厂乡小厂村的一名建档立卡户,家里种着约4亩樱桃树。从我驻村第一次见到他,似乎就与安品叔和他的樱桃结下了不解之缘。
年,对于刚驻村的新人,老队员和包组干部要带我们走村入户熟悉村情民况。4月某天的晚上,踏过坑坑洼洼的入户路,我们走进安品叔漏雨穿风的老房子。看到我们,安品叔急忙招呼我们坐下。不一会儿,一盘樱桃便摆在了我们面前。“家里没有什么好招待的,正巧这段时间地里的樱桃结着果子,大家多吃点樱桃!”安品叔一边说话,一边把装樱桃的盘子往我们面前推了几下。对于刚来驻村、一切都迷茫不安的我来说,安品叔推来的,不仅仅是新鲜的水果,这份热情和信任更是为我安心驻村、努力工作提供了信心。
年,早春的雨水特别多,小厂村的樱桃结果量少得可怜。那天我正在办公室整理资料,安品叔拎着一桶樱桃,“披”着月光来到了村委会。“今年樱桃结得太少,想喊你们来又怕果子太少不好摘,我家樱桃甜,雀鸟也爱吃,我就赶在雀鸟来啄光之前仔细地摘了一些给你们。”安品叔拿开盖在樱桃上的叶子,把樱桃递了过来。后来得知,年安品叔家卖樱桃的收入只有元左右。他这份牵挂我们的心意,让我在小厂村山区夜晚的寒意里,体味到的是村民对脱贫攻坚工作最朴实感人的回应,得到的是日后更加坚定开展工作的动力。
年,自立春开始,小厂村就没怎么下过雨。安品叔家的果子也结得压弯了枝头。清明节后,安品叔连着几天给我打电话,邀请我们工作队到他的新家里坐一坐,吃些樱桃。那几天工作多,我们一时抽不出时间去他家。急性子的安品叔便骑着摩托车,用塑料袋装着芭蕉叶包裹着的一兜樱桃风风火火地来找我们,“这几天游客特别多,你们再不来,我怕游客摘光了,你们吃不到!”接过沉甸甸的樱桃,看着安品叔离去的背影,这份每年樱桃成熟时节的礼物,不仅象征着安品叔愈加红火的生活,承载着的更是安品叔对我们工作的认可。
驻村三年的回忆光影交替,扶贫路上走过的情景也历历在目。现在的小厂村阡陌交通,村民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我亲眼见证了这个山区村寨的变化,更感谢小厂村的“安品叔”们赠与我们的关怀和信任。回首过往,也为自己能够参与这份工作,见证这段历史而感到自豪与骄傲。当有一天自己倚窗回望时,一定会感慨这段扶贫路走得温情而美丽。
作者:小厂村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姚鑫宇
盈江:贫困户李自仙变成了致富带头人
“戴着贫困户这顶帽子,心里不好在,我有手有脚的,必须早日脱贫。”近日,在铜壁关乡和平村散朋二组,带领村民们编篱笆的李自仙看着前来游玩的人们感叹道。
在脱贫攻坚中,李自仙家被确认为贫困户。之前,她属于知足常乐的类型,在村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突然戴上了穷帽子,受到了刺激。几年时间,她从一个贫困户蜕变成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直面挫折不气馁。揽过竹子用右手夹在胸前,左手利落的把竹叶削下来,不细看很难发现正在忙碌的李自仙竟然右手残疾。14岁那年,跟着家人打谷子时右手骨断裂残疾,对于正值青春年少的李自仙来说,无疑是天塌下来了。命运弄人,生活还得继续。李自仙并没有因为自身的遭遇而消沉,反而更加坚强,她选准种植草果项目,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成为全村有名“种植女能人”。
勤劳肯干不等靠。在年贫困户精准识别时,李自仙因家境贫困被评定为精准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早日脱贫,走上致富路,在各级领导和脱贫攻坚挂钩单位的帮助下,李自佩根据自身条件制定了脱贫计划和措施,即发展壮大种养殖业,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用实际行动来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有了帮扶单位,有了第一书记,有了对口帮扶人,有了驻村工作队,有了*的好*策支持,再加上李自仙自己的坚强意志和勤劳苦干,她的日子越来越好。
帮扶单位县委宣传部和驻村第一书记武学义,多次走进李自仙新家里,为其谋划产业发展的同时送上了1万元产业帮扶资金、生活必需品和2头*牛。“我不怕苦,就怕没有资金和技术。”李自仙说。
“现在国家*策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机会,说什么也要好好干”。要搞好种养殖业,对残疾人来说谈何容易。在乡镇、村和扶贫单位的帮扶下,她一边学习科学种、养殖技术,一边按照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养殖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电话咨询专业技术人员,很快成为种养殖业行家里手。
脱贫路上不停步。“非常感谢*和*府的好*策,更感谢多次上门为我出谋划策的领导们,我一定要好好地干出一个样子来,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李自仙还乐滋滋地给自己算了一笔账:“这2头牛、20多亩草果、50多亩杉木树、1棚姬松茸、几十只鸡,一年下来除去粮食、人工等费用,可以净赚6万元左右,脱贫完全没有问题。”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李自仙在种养殖这条脱贫路上尝到了甜头。“我已经找到了致富之路,我向村委申请摘掉我的贫困户帽子。”年年底,她向村两委提出脱贫摘帽的申请,她的名字被列入了脱贫名单顺利脱贫。谈到今后的发展,李自仙信心百倍,她说:“现在*的*策好,我只想通过自己的劳动,依靠*的好*策,早日脱贫致富,不拖同步小康的后腿,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的残疾人走上致富路。”
引领脱贫致富新风尚。“她是我们全村脱贫致富的榜样,也是做义务工的领头人,散朋二组发展乡村旅游需要提升村容村貌,李自仙领着大家伙编篱笆、清垃圾、除杂草,现在又努力发展种植胭脂果特色水果,现在每走到一个贫困户家中,我们都会向他们宣传李自仙身残志坚、勤劳致富的故事。”和平村散朋二组*支部书记雷春美如是说。
“这个人确实不错,虽然她已经59岁了,肢体上有残疾,又是贫困户,但是她肯干,吃苦耐劳,种养殖产业也发展起来了,我们很看好她。”邻居金凤高度评价李自仙。
“致贫的原因有千百种,但是脱贫致富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勤劳苦干,千万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各级领导和爱心人士对我的帮助之恩,我无以报答,只有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他们没有帮错人!”李自仙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决战脱贫攻坚中不等不靠、勤劳致富的生动内涵。
作者:盈江县铜壁关乡武装干事思治生
陇川:单亲妈妈脱贫记
“是*和*府的帮助让我们家脱贫致富,我才能上大学,找到喜欢的工作。我想入*,像其他*员一样为人民服务,帮助像我们一样贫困的人一起致富。”陇川县章凤镇弄贯村滇丙小组建档立卡户王彩芹的女儿坐在自家宽敞明亮的房间里认真写着入*申请书,王彩芹正在打扫新硬化的水泥院场,心情舒畅的她还一边哼着歌“唱支山歌给*听,我把*来比母亲……”
陷入贫困深渊
年轻时候的王彩芹是个爱唱爱跳又爱美的人,年,生活却给了她沉重的一击,正值壮年的丈夫忽然因病离世,本就一贫如洗的家里少了壮劳力,抬头望望岌岌可危的土基房,低头看看两个还在上学的儿女,一夜之间王彩芹头发白了一半。
“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时候太穷了,妈妈去捡别人不要的烂塑料胶鞋回来,用火钳烫了粘起又给我和哥哥穿。”
“那个时候太苦了,家里土地少,我又没什么文化,别说给孩子读书,简直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回忆起当初的日子,一家人泣不成声。
为了帮妈妈分担重担,成绩优异的大儿子被迫放弃学业外出打工。眼看小女儿的高考成绩也出来了,大学学费成了王彩芹家迈不过的坎,生活的希望迅速坠落到深渊谷底,黑暗和无助笼罩着这个家庭。
“扶志”摘穷帽
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后,王彩芹家被评定为章凤镇弄贯村贫困户,在低保、教育、产业扶持等系列帮扶*策体系的支持下,她的家庭迎来了新生。
为了让王彩芹重拾希望,挂包干部陇川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滕杉鼓励她参加技能培训,还帮她做起短期和长期规划。在多次参加农业技能培训后,王彩芹的心里慢慢活泛起来,不但重拾信心,还掌握了多项职业技能。滕书记自己掏钱给她家置办家具、买了鸡鸭,让她学习养殖。在滕书记的耐心开导帮助下,她重拾生活希望,下定决心要让自己和孩子们过上幸福生活。
王彩芹主动到村里请求流转了5亩甘蔗地,加上以前家里的2亩,一年下来王彩芹种甘蔗的纯收入达到了一万余元;加上儿子打工赚的钱和国家发的各种补助,王彩芹家年8月脱贫了,大彩电大冰箱搬进了新房,也把王彩芹一家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搬进了“心房”。
“扶智”绝穷根
“娃娃一定要去读书,钱的事情我们会想办法。”年王彩芹的小女儿考上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费和生活费对于这个家庭而言是个天文数字,就在王彩芹一筹莫展时,滕书记冒着大雨来到了她的家中。
滕书记为王彩芹的女儿申请了助学贷款,资助了第一学年的生活费,使她顺利进入大学校门。进入大学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有特别资助、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同时享受国家助学金,解决了在校部分生活费,极大减轻了王彩芹的家庭经济压力。“对于贫困家庭的子女来说,教育是他们改变人生命运的重要途径,也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武器。因此,贫困家庭子女读书资助,是我们“扶智”的重要举措。”滕书记不止一次的说。
“当年如果不是滕叔叔的帮助,我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打工呢。”如今王彩芹的小女儿大学毕业顺利医院成为一名医生,她一心一意想成为一名像滕叔叔一样的*员,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以报答*和国家对贫困人群的关爱。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到底扶贫帮困,帮助的是贫困人群,扶起来的却是一颗颗向往未来的心。单亲妈妈的脱贫记只是我县众多贫困户中,通过精准扶贫*策脱贫的一个缩影。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陇川县根据贫困户不同情况,结对帮扶单位或干部因势利导,制定相关措施,将外部“输血”式扶贫与内部“造血”式脱贫相结合,通过培育贫困人口自身“造血”功能,改穷相、拔穷根,让贫困人群在*和*府铺就的大道上越走越幸福。
作者:陇川县章凤镇*委余雪楠
瑞丽:星光闪耀在边疆扶贫路上
——记瑞丽市姐相乡暖波村工作队员尹明星
第一次见到他,是在单位的扶贫点。那时正值午后,我们一下车就看见一个身穿迷彩服,草帽遮脸的人,歪斜地蜷缩在藤编椅子上打盹,他似乎睡得很不舒服,一点动静就惊醒,揉着酸痛的脖子和我们打招呼。我以为他是村干部,后来才知道,他就是在边境一线扶贫了近两年的瑞丽市税务局派驻暖波村工作队员——尹明星。
雄鸡一叫,晨曦稀微,蜿蜒的边境小路就是尹明星的上班路,朝而往,夜而归。刚到扶贫点的时候,办公室里只有几张破旧的桌子和椅子,走廊里散落着的那几张藤编椅子就是午休的地方,他甚至听不懂农户的傣语。他说他难以忘记第一次探访农户的经历,一身笔挺套装的他向罗大爹伸出手想握手,满脸皱纹的罗大爹却转身走向水桶,认真清洗双手后,才躬着身子,紧紧握住他的手,叫了一声——“领导”,这让他感到不知所措。之后他下定决心,要做一个很大的改变——融入暖波村。他换上了农户常穿的白褂子、迷彩服,穿上胶鞋,并学起了傣语。为拉近和农户的距离,踏遍了暖波村的每一个角落。夹杂汉语和傣语,配合一些手势,渐渐的,他能和农户沟通了,村里人都知道,新来了一个税务局的扶贫干部叫“小尹”,有事找“小尹”就行。
扶贫路上最长的距离,是从“想到”到“做到”。尹明星为村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力发展养鸡业。有一户贫困户叫岩燕,他自幼父母双亡,生活十分拮据。年他的缅籍妻子不告而别,留下了两个女儿,其中一个还未满半岁。岩燕的世界坍塌了,整日买醉。
小尹了解到情况后就立即前往,低矮破旧的土坯房,挂满蜘蛛网的灶台,撕心裂肺的孩子哭声,喝到双眼通红的男人,眼前的场景让他的心都揪了起来。他倒了一杯茶给岩燕,安抚着说道:“岩哥,人生就像这碗茶,总要苦一阵子的,你也不想你的女儿长大后记忆里只有个酒*父亲吧。现在扶贫*策好,你要有信心啊。”岩燕似乎有了触动,却还是消极低沉,小尹一星期不下10次来到他家,和他谈心,帮忙打扫屋子,逗逗小孩儿。终于在一个星期后的某个下午,岩燕埋下头,有点扭捏地问他:“小尹,我……我能做什么呢,谁又能帮我呢?”小尹高兴极了,说道:“我来帮你们想办法!”考虑到两个年幼孩子需要照顾,岩燕难以外出种地和务工,那就养殖土鸡好了。他联系单位提供了只鸡苗,又联系农业局开展土鸡养殖培训。年,岩燕的第一批土鸡出栏了,小尹化身暖波村土鸡小哥走街串巷,还通过抖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