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梅县区砥砺前行谋发展客都明珠开新局
TUhjnbcbe - 2021/8/25 22:17:00


  夏日悠悠,梅县大地处处充满活力。


  梅州综合保税区、国际无水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区港联动、融合发展”之势日益凸显;中国·梅州“客都人家”康养文旅综合体(下称“客都人家”)人气火爆,四方游客探民俗、赏美景、品美食、看演出;梅南镇龙文公学内,各地前来参观梅县区“中国共产*人精神谱系展”的人络绎不绝,干群学生热烈开展*史学习,红色教育入脑入心……


  砥砺前行谋发展,乘势而上开新局。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建*周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作为原中央苏区县,梅县区正全面落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市委“”思路举措,把苏区精神转化为接续奋斗的动力,把*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建功立业实效,奋力推动梅县苏区振兴发展。


  *建有力量


  创新形式推动*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观展后,我被各个时期涌现出来的众多革命先辈、伟大人物的光荣事迹深深震撼和感动。作为苏区学子,定当努力学习、砥砺前行,继承和发扬共产*人精神,继续走好先辈的奋斗之路,做一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梅南中学初三级学生钟忆凤说。


  不久前,梅县区“中国共产*人精神谱系展”在梅南镇龙文公学揭幕开展,在全省范围内首次将中国共产*百年来形成的精神谱系实体化、大众化,让广大干群在谱系展中汲取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和丰厚滋养,更好地办实事、开新局。


  与新中国同岁的梅南镇新塘村老*员吕解方入*已42年,平日里也不时受邀为村民、学生讲授*史,听说展览在村里举办,便马上过来观展。


  “我们梅南是和井冈山同时期的红色革命圣地。在共产*的带领下,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对老区苏区的格外关怀,让我们这些老同志备受感动、倍感幸福。”吕解方说,作为苏区的老*员,自己有责任、有热情将一系列共产*人精神传承给下一代。


  这是梅县区创新形式推动*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一个缩影。近期以来,梅县区各级各部门按照全区*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的部署要求,高质量高标准组织开展*史学习教育,以实际行动践行“学*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突出示范引领,浸润式立体化“学*史”。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以“排头兵”的身份发挥“头雁效应”,坚持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同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拟定*史学习教育33项工作任务清单和27项“我为群众办实事”主要项目内容,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引领各级*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在深化*史学习中笃信笃行、知行合一。


  ——突出上下联动,全方位多层次“悟思想”。该区以上下联动的方式,全方位、广覆盖、多层次扎实开展*史学习教育,引导激励*员领导干部和群众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突出人民情怀,走基层深调研“办实事”。区委*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于3月25日印发《关于在全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实践活动的通知》,全区各级各单位聚焦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为切入点和落脚点,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上门走访、窗口受理、网络收集、座谈调研等形式,建立“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机制,策划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截至现在,已完成项目57项,其余项目正加快实施中。


  ——突出学用结合,提素质强本领“开新局”。接下来,梅县区委将不断强化举措,加大督导力度,推动*史学习教育向纵深发展,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各项任务落地,确保*史学习教育深度、广度、力度并驾齐驱,出新、出彩、见效相得益彰,引导广大*员领导干部群众从*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奋进力量,为全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懈奋斗。


  发展有质量


  点燃引擎争当“两山论”实践创新排头兵


  塔吊高耸、长臂挥舞、车辆穿梭……6月的梅州综保区建设现场,正如眼下天气一般火热,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轰鸣声、捶打声、切割声、焊接声不绝于耳。

梅州综合保税区建成运营后,将为梅州对外开放注入新动力。梅县区科工商务局供图


  “为了确保项目如期完工,近期以来我们采取‘5+2’‘白+黑’模式,抢晴天、战雨天、向黑夜要时间,加快项目各项建设,力争实现‘一次建设、一次验收、一次达标、一次运行’,确保顺利验收并封关运行。”梅县园区管委会主任、梅州综保区建设服务中心主任曾辉说,梅州综保区还高标准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推行企业“拎包入驻”,现已签约落户6个项目。


  海铁联运,山海互联。在梅州综保区如火如荼推进建设的同时,毗邻的梅州国际无水港也已开始施工。项目建成后,将与梅州综保区实现区港联动、功能叠加、融合发展,梅州综合保税区进出口货物可在“家门口”进行装卸、存储、中转、配送。不久的将来,梅县区将扭转对外开放劣势,开启与全球无缝对接的时代。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为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平台基础,近年来,梅县区狠下苦工,着力打造梅州综合保税区、梅州国际无水港、工业产业带、省级现代农业(金柚)产业园,以“一区一港一带一园”绿色产业平台为载体,积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同时,借力新一轮穗梅对口帮扶,主动融入“双区”产业链,当好“双区”配套产业基地,服务融入“双区”“双城”,接受支点辐射、服务支点建设。


  “集中动工、签约!”3月中旬,梅县区在白渡镇白沙坪工业园区举行“”绿色产业重点项目年一季度集中开工(签约)活动,现场开工、签约6个总投资24亿元的重点项目,为梅县区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争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排头兵增强了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梅县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依托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着力构建以绿色工业、现代农业、康养文旅、新兴产业为主体的“”绿色产业体系,集中资源全力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电商物流、文化旅游四个百亿和金柚五十亿产业集群,统筹发展电力、大健康、金融、体育产业,打造粤北生态发展区开放型经济新引擎。


  在此发展蓝图下,该区坚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的理念,用心谋项目、用情招项目、用工推项目,以此推动高质量发展。于去年底开业的“客都人家”便是其中的生动实践。

作为梅州文旅产业新标杆,“客都人家”正为梅州发展全域旅游、实现绿色发展注入前所未有的强劲活力。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历经多个日夜,实现从无到有、建新如旧,客都人家项目建设创下了“梅州速度”,塑造了“梅州品牌”。接待游客多万人次、客乡老街商业总营收超万元、《原乡》演艺售票营收超万元……作为梅州文旅产业新标杆,客都人家正为梅州发展全域旅游、实现绿色发展注入前所未有的强劲活力。


  城市有温度


  民生为本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


  一场酣畅的夏雨过后,空气格外清新。从熙熙攘攘的大新路,拐入梅县区程江镇古塘村龙子岗村民小组,脚步不自觉地慢了下来。白墙黛瓦下绿树红花掩映,主题墙绘应接不暇,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小公园散落其中,一步一景,景随步移,恍若一脚踏入了东晋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古塘村以“五轮驱动”模式,让城中村蝶变“桃花源”。南方日报记者*韬炜摄


  望着眼前这般景致,很难想象这里曾是“散乱污”集聚的城中村。华丽转身后,是梅县区聚焦民生重点,改善城乡宜居环境的决心和信心。


  近年来,该区以“美丽庭院”建设为核心,微改造为突破口,以*建带动、文化促动、部门联动、群众主动、资源撬动“五轮驱动”模式,全力提升古塘村宜居环境,走出了一条“以小切口实现大变化”的城中村改造新路。


  这是梅县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梅县区在充分听取民意、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策划涵盖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的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


  加快实施梅县新城地下综合管廊等市*基础项目建设,推动城市提质扩容;新城办启动华丽苑、怡迪苑、富贵花园二期老旧小区周边道路提升工程项目,助力“美丽梅州·美好家园”建设;区卫健局聚焦“市民工作日看病容易耽搁上班、上课”的诉求,推出“医院门诊服务时间”新举措;石扇镇、桃尧镇多措并举,采取安装临时用水点、清理修复主圳道等方式解决村民用水难题……


  民有所盼,我有所为。当前,全区各级各部门正结合各自职能职责,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神经末梢”,延伸服务触角,让广大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让“美丽梅县·客都明珠”更有温度。


  “‘人民难路’已经成为过去式了!现在不仅出行方便了许多,店里的生意也更旺了。”在梅县新城人民南路做生意的赖女士由衷感叹。


  赖女士所说的人民南路“断头路”工程,是市、区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该路段位于梅县区程江镇扶贵村内,新建道路长米、宽55米,改造路段长米,总投资约万元,建设内容包括道路、给排水、照明、绿化、缆线管廊、交通设施等。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梅县新城。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人民南路是梅县新城‘三纵六横’交通格局中重要的一条纵轴,是大新城片区交通的中轴线,它就像梅县新城的脊梁骨,如果这里梗阻,那么整个新城的交通就会犯腰疼。”梅县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经过各部门的合力攻坚,今年初已实现主路面6车道双向通行,连接起国道和人民北路,使广梅路、宪梓大道、沿江路车流得到有效分流,大大改善城区交通,有效带动区域发展,推动新城提质扩容。


  乡村有内涵


  因地制宜擘画乡村振兴新蓝图


  “特别好,很有特色!我们要把这边先进的经验带回去,结合实际大力推广。”


  “在这里我看到,农村不再是落后的状态,环境美、产业旺、文化兴,很羡慕当地老百姓的生活。”


  “梅县区为我们探索出了很多有特色、有参考价值的发展道路,让我深受启发。”


  ……


  5月25日,全省乡村振兴“万企兴万村”行动现场推进会在梅州召开,与会领导嘉宾深入溪联村、阴那村、长教村、红光村等地现场调研,共商村企融合,携手共谋振兴。

鱼游稻花香,农民笑开颜。图为丙村镇溪联村鱼稻共生基地。梅县区委新闻办供图


  如此高规格的盛会,缘何选址梅县区?绿水青山之间一个个富美乡村,便是最好的答案。


  远处青山含黛,近处溪水潺潺,几只白鹭不时掠过,悠闲落在稻田之间,老人们围坐在凉亭小憩,孩童们在广场追逐嬉戏,刚刚参观完玉水厨乡文化展馆的游人们,正往村里的农家乐走去,步入城东镇玉水村,一幅村美民富的美丽乡村画卷显现在眼前。


  近年来,乘着“粤菜师傅”工程、“客家菜师傅”工程的*策东风,梅县区全面启动“客家菜师傅工程·十个一系列活动”,以组织振兴为引领,以人才振兴为切入点,通过成立玉水厨乡烹饪协会、建立客家菜师傅培训基地、开放厨乡文化展馆、开展厨师技能培训、发展农家乐餐饮、申办厨师培训学校等措施,成功创建首个“广东厨师之乡”。


  “完成‘煤炭村’到‘厨师村’的华丽转身之后,如何将丰富的厨师资源,变现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是我们一直思索和推进的大课题。”玉水村*支部书记郭国青说,此后,玉水村又整合利用现有零散空地和闲置建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鼓励乡贤名厨回乡兴业,打造了集厨师培训基地、民宿、特色餐厅、农业大棚、真人CS等多功能板块于一体的厨乡田园综合体。


  一套“组合拳”下来,这条“客家菜师傅培养—绿色农家乐旅游—特色产品产销”的产业链条日趋完善。截至年底,玉水村集体经济收入从年0.16万元提高到17.37万元,大步迈上乡村振兴的“风味之路”。


  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人人笑欢颜。如今,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富美乡村正如雨后春笋般在梅县大地崛起。


  在此基础上,梅县区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围绕“客都人家”康养文旅综合体项目,打造了石窟河连线连等六条精品游线,促进农村景区化、生态产业化。其中,沿石窟河连线连片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由丙村镇、雁洋镇、白渡镇牵头,依托石窟河沿线的山水脉络和秀美风光,覆盖沿线14个村庄,总长26公里,打造了一张汇聚美丽乡村、生态产业、农村改革、乡村治理的精致名片,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辐射带动全域美丽乡村建设。


  亮点扫描


  水美村:*建领航焕光彩红绿相融促振兴


  虽然山路崎岖,但每逢节假日,水美村总会迎来一批又一批的游客,瞻仰革命遗址,开展*史学习教育。“以前村民们常常要跑到镇上,现在在家门口就能销售种养殖的农产品。”提起村子这两年的变化,梅南镇*委副书记古盖立深有感触。

“红味”“*味”十足的梅南镇水美村。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水美村位于梅县区梅南镇东南部,是原中央苏区粤东北九龙嶂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核心区域,朱德、陈毅、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等开国元帅曾在这里留下过革命足迹。据当地*史记载,至年间,以九龙嶂革命根据地为中心、以水美村东江工农红*总指挥部为核心的革命运动蓬勃开展。据不完全统计,发生在九龙嶂及周边的战斗达场,牺牲烈士人,其中红*烈士名,为梅县革命斗争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昔日革命圣地,今朝发展热土。


  年,水美村被省、市正式列入第一批“红色村”*建示范工程项目,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此为契机,梅县区以万*费资金整合撬动了多万元建设资金,以“一联一票一红榜”等方式凝聚*群力量,共同推进高标准*群服务中心建设和革命遗址保护、老区群众关怀帮扶激励等18个项目,聚力打造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如今,走马村内,东江工农红*总指挥部旧址、九龙嶂红*烈士纪念碑、红*战壕等红色景观如红星点点般散落于青山绿水之间,处处都能感受到浓浓的“红味”和“*味”。


  “光荣的革命传统,让水美村村民倍感自豪。如今红色村的建设,也为村民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自信,以前很多在外地工作的村民,看到现在水美村的变化,也陆续回村参与建设。”水美村*支部书记罗苑华说。


  在此基础上,该村充分依托红色旅游产业所带来的人气,以*建为引领,培育发展红*客栈、红*茶、红*酒、红*餐、红色土特产等红色生态富民产业,打响“水美鸡”“水美鱼”“水美蜂蜜”“水美茶叶”等绿色农产品品牌,推动产业振兴。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水美村还引进了梅州市龙氏观赏鱼养殖有限公司,在为村民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同时,也进一步带旺了乡村的人气。“水美村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特别是水质无污染,且微量元素含量较高,符合我们的养殖条件。”该公司总经理潘能说。


  红色旅游方兴未艾,特色种养产业兴旺。如今的水美村,再难见“贫困村”的影子,处处焕发着新时代的新气象。数据显示,3年来,该村共承办来自周边市县的*性教育、红色教育培训多场次多人次,全村实现产值万元,村民年人均增收元。

来源:南方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梅县区砥砺前行谋发展客都明珠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