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次发现一只白色的黑叶猴幼体。年,该保护区曾在全球首次拍到黑叶猴白化型个体,这次是第二次。据了解,动物白化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由于某种基因缺失导致的。
新发现的白化黑叶猴约9月龄。赵家新摄
小“白猿”约9个月大
广西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崇左市大新县那岭乡与雷平镇交界处。6月23日下午,保护区护林员赵超臣像往日一样,在保护区附近进行巡护。在距离他不到米的山上,有一群黑叶猴,其中一只母猴抱着一只小猴,时而攀爬,时而小憩。奇怪的是,在这个全黑色系的猴群中,只有那只幼猴的全身毛发是白色的。
“我以为它是从别处来的,后来发现不是。”年,该保护区曾发现一只雌性白化黑叶猴,当时大概3岁。所以,赵超臣的第一个反应是,这只幼猴应该与那只黑叶猴有关。然而,这只幼猴的妈妈长着全黑的毛发,并非之前那只白化黑叶猴。
广西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李文华告诉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该保护区是全球黑叶猴为数不多的分布区之一,去年调查共有18群只,这只“小白猿”是今年新发现的。对比年的调查结果,“小白猿”所在的群体原为10只,今年达到13只,且只有这只幼猴是白色的,大概9个月龄。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球黑叶猴的数量少于只,仅分布于我国广西、贵州及重庆等地和越南,它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去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把黑叶猴定位为濒危物种,濒危等级与大熊猫、老虎相同。
近日,广西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次发现一只白色的黑叶猴幼体。赵家新摄
与上次发现或有关联
“白化只是一种基因突变,说明这个小种群携带隐性或显性基因。”广西陆生野生动物救护研究与疫源疫病监测中心高级兽医师阙腾程说,年发现白化黑叶猴后,工作人员一直进行监测。
6月26日,灵长目专家宋晴川专门赶到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查看了新发现的“小白猿”的活动区域。他告诉记者,年发现的“白猿”猴群是黑叶猴的一个完整家庭群,共12只,其中11只为正常毛色。此次新发现的“小白猿”所在的家庭群,有两处经常利用的夜宿地点,距离原来的“白猿”猴群不足两公里,两者活动范围相邻,群体之间应当有较亲密的遗传关系。在这一带生存的三四个黑叶猴家庭群,构成了一个小种群。
阙腾程说,白化现象在动物界普遍存在,猕猴、老虎、孔雀等动物都曾发现白化个体。这对于它们的生活没有影响,但是如果有天敌的话,就容易在觅食中暴露自己。
猴妈妈抱着“小白猿”在悬崖上跳跃。赵家新摄
保护黑叶猴迫在眉睫
大新是广西黑叶猴种群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近年来对黑叶猴的保护面临严峻挑战。
据介绍,上世纪70年代起,因为滥捕滥杀,造成黑叶猴种群数量快速下降。而人类居住点增加、道路修建、开荒种植,则导致黑叶猴栖息地破碎化。广西的黑叶猴总数已从四五千只下降到三四百只。
专家称,年和今年先后两次发现黑叶猴白化型个体,印证了广西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持续开展黑叶猴种群监测和巡护的成效。另一方面,黑叶猴白化型个体多次出现,也显示黑叶猴群体存在“近交衰退”的风险。
该保护区相关负责人称,他们将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广西师范大学等机构合作,进一步加强对黑叶猴种群的监测和巡护,掌握猴群移动规律,防止盗猎等意外事件发生。同时,呼吁人们提高保护意识,不要购买乌猿酒、乌猿结等野生动物制品。
编辑丨赖武慧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