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12日消息(记者马文静)7月12日,银保监会召开“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深圳银保监局*委书记、局长张利星在发布会上介绍,*的十八大以来,深圳银保监局积极加强金融业对外开放配套制度建设,支持外资机构落户深圳。今年6月,经银保监会批准,香港大新银行在已有内地法人子行的基础上,新设直属分行,标志着全国首家“双牌照”银行正式落地深圳。“这既是对香港回归25周年的献礼,也是外资银行10年来在深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
张利星介绍,这十年来,深圳外资银行机构业态不断丰富。目前,已有8个国家和地区的34家银行在深圳设立了38家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其中包括16家港资法人银行及分行。深圳外资银行中,港资银行的资产规模、存贷款、净利润占比均超过七成,深圳已成为港资银行聚集程度最高的城市。近年来,外资银行还在深设立了区域管理中心、后台服务中心、产品研发中心和数据中心等功能实体,初步形成了优势互补、功能完备的金融业态体系。
这十年间,外资银行服务能级持续提升。张利星表示,受益于一系列对外开放措施,外资银行业务范围持续扩大,吸收人民币存款门槛大幅降低,开办人民币业务无需审批。深圳外资银行继续秉承深圳改革开放的基因,开展了第一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参与了第一批QDII试点、完成了第一单区块链跨境人民币信用证交易。深圳成为外资银行在境内战略布局的重要支点,内地企业尤其是大湾区企业已经成为在深港资银行的第一大客群。
这十年间,外资银行纽带作用日益凸显。通过“湾区账户通”,为内地居民在港澳开户、企业在大湾区三地开户提供见证服务。通过“湾区付款通”,累计为2万多笔跨境业务提供快速支付和减免手续费服务。通过“湾区贷款通”,实现三地授信额度共享和快速调拨等服务,累计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超亿元。同时,多家银行参与“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试点,推动*策红利惠及湾区居民。
对于“跨境理财通”的最新进展,张利星表示,“跨境理财通”自年9月试点落地以来,起步平稳。截至今年6月末,深圳辖区共有24家银行获得试点资格,共开立“跨境理财通”相关账户个,办理资金跨境汇划合计4.04亿元,双向投资产品交易额2.37亿元,约占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总量的三分之一。
从深圳试点情况看,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业务区域以深港为主;二是南北向投资者对投资产品偏好略有不同,南向通投资者较青睐存款,北向通投资者较青睐理财产品;三是试点银行类型丰富,涵盖国有、股份、城商、外资等银行类型。
今年5月,深圳农村商业银行成为首家参与试点的农商银行。深圳银保监局会同大湾区内金融管理部门密切协作,有序推进,通过发布业务试点的实施细则、持续优化流程、丰富产品供给、建立健全投资者权益保护和投诉纠纷解决机制等,确保“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开好头、起好步。
“总的来看,‘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落地至今反响良好,拓宽了大湾区资金跨境流通渠道,满足了粤港澳居民灵活配置金融资产的需求,有效促进了大湾区的深度融合发展。”张利星表示,深圳银保监局将按照银保监会统一部署,继续推动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